11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时间:2022-11-20 19:22:39 作者:壹号 字数:10605字

祝之光版大学物理课件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祝之光版大学物理课件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1111-0 1111-1 1111-2 1111-3 教学基本要求 光的相干性 光程 分波面干涉 分振幅干涉

114-04 第四章教学基本要求 11光的衍射 114-05 第四章教学基本要求 11衍射光栅 114-06 第四章教学基本要求 11光的偏振

祝之光版大学物理课件

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一、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理解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与 相位差的关系,掌握光的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相位差的关系,掌握光的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和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二、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和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了 解半波损失发生的条件,了解劈尖干涉的应用. 解半波损失发生的条件,了解劈尖干涉的应用 *三、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和迈克耳孙 莫雷实验 莫雷实验. 三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和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了解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菲涅尔原理, 四、了解惠更斯 菲涅尔原理,能用菲涅尔半波带法分析单缝 夫琅禾费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 夫琅禾费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理解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 的影响. 的影响 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形成及特点, 五、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形成及特点,理解并会应用光栅极 大方程,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大方程,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了 解光栅衍射的应用. 解光栅衍射的应用 *六、了解光栅方程的缺级现象,了解 射线的衍射及应用 射线的衍射及应用. 六 了解光栅方程的缺级现象,了解X射线的衍射及应用 理解自然光、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的特征及检验方法, 七、理解自然光、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的特征及检验方法, 理解马吕斯定律,理解布儒斯特定律, 理解马吕斯定律,理解布儒斯特定律,了解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 振的应用. 振的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祝之光版大学物理课件

11-1 光的相干性 光程 11预习要点 1. 普通光源发光有什么特点?实现稳定干涉的条件是 普通光源发光有什么特点? 什么? 什么? 2. 注意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注意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3. 什么是光程? 如何用光程差表示两初相位相同的相 什么是光程 干光的相位差以及干涉的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干光的相位差以及干涉的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祝之光版大学物理课件

一、光的相干性1.产生相干光的条件 1.产生相干光的条件 两束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有恒定的相位差. 两束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 恒定的相位差. 频率相同 方向一致 2.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把由光源上同一点发的光分成两部分, 把由光源上同一点发的光分成两部分,然后再使 这两部分叠加

起来. 这两部分叠加起来 分波面法 在同一波面上取两固定点光源, 在同一波面上取两固定点光源,发出的光构成相 干光,这种方法为分波面法. 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干光,这种方法为分波面法 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分振幅法 一束光线经过介质薄膜的反射与折射, 一束光线经过介质薄膜的反射与折射,形成的两 束光线为相干光,这种方法为分振幅法. 如薄膜干涉、 束光线为相干光,这种方法为分振幅法 如薄膜干涉、 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

祝之光版大学物理课件

P A S * S* B

分振幅法

分波阵面法

祝之光版大学物理课件

二、光程和光程差1. 光程 两相干光波在介质 中以波长λ 传播 S1 r1

λn

a1 = A cos(ωt + 1) 1

n

S2

r2

λn

P

a2 = A2 cos(ωt + 2 )若 1 = 2 , r2 r1 = l 传到P点的光振动的相位差 点的光振动的相位差: 则S1、S2传到 点的光振动的相位差:

= (ωt + 1 2π= 2π( r2 r 1

λn

r 1

) (ωt + 2 2πl

λn

r2

)

λn

) = 2π

λn

祝之光版大学物理课件

计算相位差比较麻烦, 用介质中的波长λ 计算相位差比较麻烦,统一用 n 计算相位差可简化计算.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λ 计算相位差可简化计算. 以n表示的折射率 表示的折射率

c 由 n= , u

λ λν c = = =n λ n λn ν ul

u = λnν , c = λν

所以介质中的波长为 所以介质中的波长为

λn =

λn

nl = 2π = 2π λn λ

…… 此处隐藏1936字 ……

(k = 0,1,2,L) 暗纹

2. 相邻明纹(暗纹)间的厚度差 相邻明纹(暗纹)

e = ek +1 ek( k + 1)λ kλ = 2n 2n =nθ

λn / 2

λ2n

ek

ek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