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新基础教育”学校行动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22-11-25 10:29:37 作者:壹号 字数:3045字

…… 此处隐藏0字 ……

中学,教育,教改,结题报告

生 命·绿 地

——《推广“新基础教育”学校行动研究》结题报告

绿地小学 刘采模

世纪之初的华夏大地充满活力,一派生机。嘉定区绿地小学就如同这大地上茁壮成长的一棵新苗。自2003年起,学校开展《推广“新基础教育”学校行动研究》,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探索管理改革,积极培育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逐步形成办学特色,经过三年的努力,发展成效显著,突显了“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

本课题于二零零三年六月立题、申报,同年十二月被列为区重点资助课题,并于年底正式开始实施,为期三年,二零零六年初开始着手结题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地小学地处普陀区、长宁区、嘉定区三区交界的嘉定区真新街道人口导入区内,位于嘉定南大门。学校原有办学基础比较薄弱,1999年3月时有17个教学班,737名学生,28名在编教职工,另外聘请了14名代课教师,13名临时工勤人员。学校生均藏书量不到一册,其它教育设备也是极其简陋、陈旧,且数量严重不足。面对形势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强烈呼声,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多次学习、研究,分析情况,商讨办学方略,统一思想认识。大家体会到:学校现在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教育环境比较特殊,社区教育资源又相对薄弱;但是事业要发展、学校要进步、孩子要享受优质教育,是学校领导时不我待的职责。我们要从弱势中挖掘优势,从困难中寻找突破口,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校强我荣,校弱我辱”的理念,逐步化作每位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只有学校有了发展,有了社会声誉,我们才有前途”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意念,从而理清思路,增强“自主发展”的办学意识。 头三年,通过引进教师、培养教师、加大投入、加大内部管理改革力度、并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引领和推动学校德、智、体各育齐发展,坚持“有教无类,全面负责,整体提高”的办学承诺和“迈实步、不停步,学校年年有进步”的发展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顺利通过了第一轮的区教育综合督导,迈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学校如何进一步前进,向“自主”办学方向发展,实践急切地呼唤着新的理论来指引。机遇和学校新三年发展的需要把叶澜教授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展现在我们面前。 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自1994年开始经过五年的探索性实验后,1999年进入推广性、发展性研究阶段。“新基础教育”所提倡的“新”教育理念、“新”教育实践,是相对于过去或当前的状况而言的。她并不刻意追求什么标新立异的“新”,并不靠玩弄新花样来体现我们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