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学生版)

时间:2022-11-23 15:49:40 作者:壹号 字数:2993字

导学案

《师说》导学案

编写人:张新锋 审稿人:高一语文组 2012年2月22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诵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 2、认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归纳总结“师”、“道”、“其”、“乎”等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掌握重点句

子的翻译。

2、理解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 此处隐藏0字 ……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唐代仍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士大夫中形成了“非师无学”“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固步自封,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者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在这场运动中,韩愈功不可没。《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3、文体知识

说——古代文体的一种,一般以议论为主,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像初中阶段学习的《马说》《捕蛇者说》都属于这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