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

时间:2022-11-22 14:56:13 作者:壹号 字数:5451字

·128·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3期(上半月版)

·综述与讲座·

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研究

温晓燕

孟繁洁周倩妹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3.074

中药保留灌肠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之一,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多学科并取得较好效果。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改良,

临床应用的广泛,特别是针对不同疾病的灌肠组方的总结和推广,人们对其研究也上升到新的水平。本综述旨在总结该技术的操作要点、临床相关病症的具体应用及其灌肠组方,为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1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技术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其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主要涉及插管的深度、灌肠液的温度、量及速度和肛管、体位、时间的选择等多个方面。1.1

插管的深度

传统的大量不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为

7~10cm,当保留灌肠插管深度为10~15cm时,可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故保留时间短。人们为了提高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对其插入的深度结合疾病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如蒲继红

[1]

认为,慢性肾衰、慢性盆腔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灌

肠深度以30cm为宜,

也可以是25~30cm;孙二虎[2]

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插管深度为45cm;麻继臣等[3]

认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插管深度要≥30cm;王蕾等[4]

认为,慢性盆腔炎

的插管深度30cm好于20cm,

20cm好于15cm。经临床观察,肛管插入30cm时,肛管位于乙状结肠中段,可减少对直肠肛门的刺激,

这不仅使患者感觉舒适无便意感,而且还能延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疗效。1.2

灌肠液的温度

保留灌肠是通过温热刺激肠壁,使血管

扩张而促进药物吸收,故灌肠液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灌肠效果。一般情况下,

灌肠液的温度为39~41℃,当灌肠液的温度在37~38℃时,患者自觉舒适[5];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37~39℃效果较好[6]

;针对不同患者体温的差异,以患者的直肠温度加1~2℃效果较好[7]

。对于高热患儿,灌肠液的温度为20~25℃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8]

1.3肛管的替换一般情况下灌肠都会选择肛管,但随着改

良措施的增多,代替肛管的器材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常用的替换品是导尿管,因为导尿管表面光滑,插入时可降低对直肠和结肠黏膜的刺激,

而且其两侧的开口使粪便不易堵塞导尿管;作者单位温晓燕: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通讯作者:女:,孟繁洁

硕士,护师但也有其他的一些替换品,如用气管插管代替肛管,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用于肠造瘘患者。对于婴幼儿较常用的有头皮针软管、

吸痰管等,1岁以内的婴儿可用8号吸痰管,2~3岁的幼儿可用10号吸痰管[9]

1.4

体位的选择

中药保留灌肠的传统体位为左侧卧位,不

抬高臀部。但该体位存在以下缺点:药液灌入量少,灌肠液易停留在直肠、结肠下端,来不及到达结肠上端就开始排便,便意时间早

[10]

。普遍认为,体位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需求进

行选择,

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宜采用膝胸卧位,但有高血压、脑中风和青光眼等病史的患者需慎重采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采用旋转体位,

该体位有助于灌肠液充盈整个结肠,充分刺激肠壁,增强肠管的收缩和排空功能,达到清洁肠腔的效果;1~3岁小儿可采用俯卧位。灌肠后可抬高臀部10~20cm,因抬高臀部可使药物进入乙状结肠,与肠黏膜有充分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治疗效果。1.5

时间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为保证患者在保留灌肠后能

绝对卧床休息,将保留灌肠时间安排在晚间睡觉前,可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而过早出现便意

[11]

。但也有研究表明,7∶00

~9∶00灌肠效果好于17∶00~19∶00[12]。因为在早上灌肠,灌肠前排便率较高,大肠的吸收功能也较强,故灌肠效果较好。1.6

灌肠液的量与速度

当灌肠液达到150~200ml时,直

肠内压力可达到7.3kPa,直肠壁感受器强烈兴奋,通过神经反射产生便意,立即排便,达不到治疗效果[13]

。研究表明,当

灌肠液为100ml时,能达到较好效果[14]。点滴式(40~80

…… 此处隐藏0字 ……

滴/min)保留灌肠法能收到较好效果[15]

2

临床相关病症及用药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在临床上虽应用广泛,但在不同学科中,却有相对疗效较好的疾病,如在内科主要用于治疗肠梗阻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保守治疗。针对不同的疾病,灌肠组方也各不相同。2.1

内科相关疾病及灌肠组方

中药保留灌肠常用于内科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重症胰腺炎和恶性肠梗阻等;泌尿系统疾病主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和糖尿病肾病等;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等。肠梗阻灌肠的代表方是大承气汤;溃疡性结肠炎从浊毒论治较多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