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时间:2022-11-21 02:46:06 作者:壹号 字数:5203字

抚远县浓桥中学校史 (1986年至今)

校史编委会组织机构

主 编: 杨恩国

副主编: 谢宝刚

编 辑: 王艳咸永彬等

淑静玲李 目录: 一、 前言 二、 学校发展简介 三、四、五、六、七、

八、

教师队伍 教学改革和实践 学生情况

学校常规管理及所取得业绩 校容校风建设 尾声 第一部分

前言

浓桥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从建校至今已走过了十七个春秋。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浓桥中学已从当年羽翅未满的雏鹰长大成为展翅翱翔的雄鹰,在其铁翅哺育出了近千名莘莘学子,他们大多已成为现今社会的中坚力量。

浓桥中学的前身是浓桥中心校。学校经历了在摸索中艰苦创业阶段,从艰苦创业中积极发展事业阶段,经历了教学资源从无到有,从匮乏到丰富的阶段,也经历了教师队伍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阶段,更经历了教育理念改革大潮中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浓桥中学是一所注重人文精神的学校,建校至今,人文精神始终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其育人理念:“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有才”已经深入浓桥中学教学改革中,十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我们正确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人才。

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往事皆如烟!但如烟的浸透着汗水甚至是泪水的往事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历任开拓者“挥汗禾锄”“历水苗润”的脊背。他们闪光的过去和勤恳的精神照亮了浓桥中学未来之路。我们编写校史,目的在于让所有看到这本校史的人都静静地回顾一下过去,回忆一下历史回忆下我们前辈们不朽的身影,将这化作永恒的动力,铸造我们浓桥中学新的篇章!

仅以此史献给曾为浓桥中学奉献过和正在奉献着的教师!

第二部分

浓桥镇八一中学发展简介

浓桥镇八一中学其前身为浓桥镇中学。浓桥镇中学是1989年从浓桥中心学校分离出来的农村独立初中。浓桥镇中心校始建于1976年3月,当时只有两名教师,十几名学生。负责人是项占文,教师窦亚琴,教室就设在窦亚琴家。同年6月,东方红公社(浓桥镇前身)在二抚路西侧建土草结构房屋10间做为校舍,同时招聘下乡知青若干名做为教师。学校命名为东方红学校。1978年至1982年,东方红学校的草房校舍翻盖成了120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校舍,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小学六个班,中学3个班的乡镇级中心校,下辖村级小学六个。1982年东方红公社更名为浓桥乡,东方红学校随即更名为浓桥乡中心校。

1986年3月,王甲富同志任校长主持工作。此时,浓桥镇中心校已拥有教学班小学六个,初中5个,学生____名,教师___名 1987年8月,马广富同志任校长,苏冶辉任副校长。 1988年至1989年,开始筹建浓桥中学教学楼。 1989年3月,马广福调任建中学教学楼工程总监工。

王甲富任中小学校长,苏冶辉任副校长。同年9月,中小学分离,中学搬入新建教学楼,中学首任校长王甲富。

1990年3月,王甲富校长调出,马广富任校长。同年9月,马广富调出任中小学书记兼政府文教助理。苏冶辉任校长,姜国盛任教导主任,与此同时浓桥中学的教师队伍得到了补充,中师毕业生2人,

外调1人,顶编代课1人,临时代课2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伊始的各方面工作号召全体教师在教学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浓厚,该年度初三毕业生有5人考入中专,3人升入是师,9个升入高中。学生金长胜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佳木斯高校,学校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各中学前列。

…… 此处隐藏0字 ……

1991年8月,政府投资7000余元新建了中学厕所,解决了全校师生入厕难的问题。9月,学校号召每名学生带15根杖条将校园四周封闭起来,校容校貌有了一定的改观。

1992年9月,全校教职工已达到32人,教学班6个,每班班额40多人。

1993年3月,校长苏冶辉调出,姜国胜任校长,徐彦任教导主任,杨恩国任政教主任,李秀东任后勤主任。8月,校长姜国胜与林业部门联系后,带领全校男教师上山代木破板将学校北侧木杖换成板杖并修建了大门,9月,学校食堂引入竞争机制教工家属轮班做饭。 1994年9月,学校加强教学内部管理,推广施行新教法即学导式教学,并与前哨、寒葱沟两校联合进行教研。

1996年8月,政教主任杨恩国调任浓桥中心校任校长。

1997年4月,校长姜国胜调出任镇政府副书记,李秀东代理校长,中小学书记马广福调县委党校任教。

为营建宽松的育人环境,利用暑期,李秀东同志带领班子成员对学生宿舍进行了维修。

1998年5月,学校动工修建花坛,使学校环境建设更趋合理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