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时间:2022-11-21 01:10:51 作者:壹号 字数:11353字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

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 1 页 共 174 页

(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五)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六)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知识与技能: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过程与方法: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七)、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教学中,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同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第 2 页 共 174 页

(八)教学时间安排:9节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节

教学内容:例1 “做一做” 教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法与学法: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同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

第 3 页 共 174 页

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笔算 3、导入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 此处隐藏1602字 ……

第 8 页 共 174 页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三、总结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 4=12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12÷3=4 积÷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12÷4=3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教学反思: 第 9 页 共 17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