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中的地物符号说明

时间:2022-11-20 20:51:40 作者:壹号 字数:7201字

四)地物符号

地面上的物体,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因受比例尺的限制,测图时不可能按照它们的形状全部描绘在图纸上,只能把有军事意义的重要地物表示出来,有些不需要的 物体,还要舍弃。为了使地图简明、美观,便于识别物体,判定方位和图上量测计算,制定了一些图形和注记,分别来表示实地某种物体,这些图形和注记,就叫地 物符号。

1. 符号的特点

在制定地物符号时,通常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则和特点:

一是符号要有统一性。没有统一的规定,不仅不利于测制、生产地图,也不利于使用地图。

二是图形要形象醒目,容易识别记忆。符号的图形,尽可能地反映地物的外形和特征,使用图者一目了然,很容易联想到它所代表的地物。所以,地物符号在构图上力求做到三点:

① 与地物的平面形状相似,如居民地、公路、湖泊等,它们的图形与实地地物的平面轮廓对应相似,这种符号,称为轮廓符号或正形符号; ② 与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如突出树、烟囱、水塔等符号的图形与实地地物的侧面形状相似,比较形象、直观,这种符号,称做侧形符号; ③ 与地物的意义相关,如气象台的风向标、矿井的锤子等,这种符号,称为象征性符号。

了解了它们的特点,用图时,只要注意看图形、想意义,就容易识别记

忆了。

三是符号要合理分类,能反映地图内容的有机联系和区别,保证图面清晰,易于识别。

2. 符号的分类

实地上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居民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其外部轮廓都是按比例尺测绘的,叫做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这类符号,可以在图上量取其长、宽和面积,了解其分布和形状。

对长度很长,宽度很窄的线状地物,如道路、长城、土堤、垣栅、小的河溪等,其长度是按比例尺测绘的,因宽度太窄若按比例尺缩绘,就表示不出来,就只能放大描绘,所以叫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这类符号,在图上只能量取其相应实地的长度,而不能量取它们的宽度和面积。 地面上很小的独立地物,如亭子、独立房、宝塔、纪念碑、路标、石油井等,这类地物,若按比例尺缩绘到图上,就表示不出来;但在军事上,对判定方位、指示目 标、炮兵联测战斗队形、实施射击、指挥作战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就采用规定的符号,在不同比例尺图上,按不同的大小绘出;所以,叫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 号。这类符号,不能用来判定地物的大小,只能表明物体的性质和准确位置。它们对应实地的准确位置,是在图形的那一点上,这是根据图形的特点规定的。

上述三类符号,只能表示地物的形状、位置、大小和种类,但不能表示其质量、数量和名称,因此,还有文字和数字注记,作为符号的补充和

说明,所以叫注记和说明符号。注记和说明符号的形式有三种: 1. 地理名称的注记,如市、镇、村、山、河、湖、水库,各类道路和行政区的名称等,是用各种不同大小的字体来表示。

2. 说明地物质量特征的文字注记,如井水的咸淡,公路路面质量、桥梁性质,渡场、森林种类,塔形建筑的性质等,均用细等线体以略注形式配在符号的一旁。

3. 说明地物数量特征的数字注记,如三角点、土堆、断崖的高度,森林密度和树的平均高、粗,道路的宽度,河流的宽、深和流速等均用大小不同的数字表示。

此外,有些地物的分布较零乱,如沙地、石块地、梯田坎、疏林、行树、果树等,很难表示它们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就采取均匀配置的图案形式表示,所以叫做配置符号。这种符号,只表示分布范围,不代表具体位置。

只要我们掌握了符号的特点,再识别地物符号就比较容易了。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有高山,有深海,有丘陵和平原,有沙漠和草原,还有江河和湖泊等等,这些高低不平,形状各异的地貌是怎样表示在平面图纸上的呢?

地貌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完善

和丰富起来的。在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时候,我国的制图先驱是用∩∩图形表示山峰位置和山脉大体走向的,直到清朝初期,才开始采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能精确地反映地面的高低、斜坡形状和山脉走向,我们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主要是用这种方法表示地貌的。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立体感。

…… 此处隐藏153字 ……

晕渲法,就是按一定的光源方向和地形起伏,用青钢色(或彩色),在坡或背光坡上涂绘暗影,以构成地势起伏的立体形象,给用图者在视觉上以生动形象、蜿蜒起伏、景观自然的感觉。地貌图、游览图多是采用这种方法。

分层设色和晕渲法,如与等高线配合使用,效果将会更好,不但便于

识别地貌,也便于图上计算高程。 1.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为了说清楚这个原理,让我们先回忆一下某些自然现象。 你到过水库吧!在水库的岸坡上,有一道道的水涯线痕迹,一条条,一层层,随着山形的凸凹,蜿蜒曲折,多么规律!真象雕刻家专门刻画的一样;其实,那是水平面从最高水位的变化过程中,撞击岸坡留下的标记。

再看海岛,在岛的四周陡坡上,和水库一样,这是海水涨潮和落潮时留下来的痕迹。想想水涯线的痕迹,再看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就容易理解了。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是:假设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用一层一层地水颊横截该山,则山的表面便会留下一条一条的弯曲截口痕迹线,再将这些截口 痕迹线垂直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便呈现出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因为每条曲线上各点的高度都相等,所以这种曲线叫等高线;各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相 等,叫等高距。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表示地貌的。 2. 等高线的特点

根据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从图18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 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任何一点的高程都是相等的; 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