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说明书 - 图文

时间:2022-11-25 14:23:30 作者:壹号 字数:6809字

庆业公司三星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

施工方案说明书

(一期工程装、运、排)

2014年6月

前 言

1、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和隶属关系

项目名称:突泉县庆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星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方案说明。

突泉县庆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星煤矿位于兴安盟突泉县境内,行政隶属突泉县突泉镇管辖,距突泉县突泉镇30km,西南距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35km。

2、原单位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三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以三星煤矿为主体,整合原平安富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现有职工人数300人,矿区面积0.58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530.4万吨。

3、灾害治理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老采空区灾害分析

兴安盟现保留的合法矿井均由近三十年来众多小煤矿逐步整合而成,由于主要赋煤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以往所有小井均采用边掘、边探、边采、以掘代采为主的回采方式,在现存矿井境界内及周边形成了较大数量的采空区。采空区派生灾害隐患巨大,如采空区大面积悬顶、浮煤自燃发火引发井田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泄漏、老空巷积水或山洪灌井、不可预测预见及控制的地表突然塌陷等,不仅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恶化了生态环境,同时采空区内残留有大量煤炭资源,伴有自燃发火的可能。这些危害隐患的存不仅对井田煤矿正常生产构成很大威胁,同时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长期的灾害隐患。

1

2012年以前,三星煤矿开采工艺以房采为主,因此,对采空区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消除采空区灾害,对于改善井田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减少和消除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回收宝贵压覆煤炭资源,减少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改善需要和长远的社会意义。

(2)必要性 1)民生工程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建设、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不可再生类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早期煤炭的开发也为民生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后患。如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保持一致、如何让经济发展带动民生工程的改善逐渐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各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解决好民生问题,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甚至不惜投入巨资。然而政府的投入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的支持,如何寻找到一种既可解决民生工程,又可节省财政开支,从而使财政资金可以倾向其他更重要的领域,且使企业愿意投入并可带来适当回报的方式便摆在政府面前。

2)呆滞资源回收的需要

老采空区内残留有大量优质煤炭资源,将这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可极大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缓解周边煤炭产品供应紧张形势,从而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三星煤矿及其周边进行采空区综合治理,可回收采空区内保安煤柱,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率。

3)消除隐患、生态重建的需要

2

老采空区具有引发多重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无需政府投入且企业在微利的情况下进行灾害治理,既可减轻政府负担,又可从根本上消除前述各种隐患、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灾害治理区的生态重建。

对三星煤矿进行采空区综合治理,利于生态恢复的整体性与持续性,符合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环境友好、人民安居乐业、各方利益协调一致的和谐社会。本工程的实施,能够带动当地农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

A、以露天剥离方式在治理区内统筹进行灾害治理可行

灾害治理区内的地表平坦,采空区范围较大,采用露天方式进行老采空区灾害治理在空间上有保证,适宜进行大规模露天剥离和生态恢复建设。

B、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实现外排可行

采空灾害区周边地势平坦且开阔,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排土场的建设。

C、对老采空区的采掘安全措施有保障

…… 此处隐藏230字 ……

A、本区的优质资源为灾害治理提供了前提

本区煤类为气煤,少数肥气煤和弱粘煤,适用于民用、动力用煤,洗后可用做配焦煤,价值较高,这样就为露天剥离方式治理的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B、资源类价格上涨为灾害治理提供了经济支撑

随着我国资源类需求的不断增长,资源类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一次性能源价格的涨幅更是较大,与10年前相比,煤炭价格上涨幅度更是较大,本区煤炭市场价格一直较高且稳定,实施露天剥离方式进行灾害治理,按目前煤炭市场的原煤售价估算,企业不仅可以做到收支平衡,还可以实现微利,从而使企业参与灾害治理的积极性提高,为灾害治理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C、政府的支持、优秀的设计与企业的科学实施使工程具有可操作性 政府提出了民生工程改善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为企业搭建了灾害治理的平台,依法在政策及其他相关方面均给予全面的鼓励与支持;再加上设计企业的参与,为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科学规划、周密设计,从而使工程在未实施前就有了政策、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企业的积极配合与组织,可使该工程在科学、经济的前提下有效实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