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1 12:43:24 作者:壹号 字数:16684字
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出现了哪些变化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调研报告,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流大学发展与建设起到重要文献信息支撑作用的高校图书馆得到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大学图书馆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快捷的检索手段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和经验,深刻领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现代大学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xx大学图书馆30年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xx大学图书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建设了http://www.007573.cn/160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世纪之交,图书馆建设列入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30年来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服务方式与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完成了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图书馆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以信息资源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管理办公自动化、服务功能现代化、服务形式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大学图书馆格局,成为xx大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的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是基础。1978年前图书馆馆藏文献68万册,主要是以采矿、冶金、机械为主的图书、杂志和报纸等纸本文献。30年来图书馆的馆藏体系、资源结构、数量都发生巨大变化,根据xx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的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图书馆拓展了藏书的学科覆盖面,在高校图书馆中较早地引进了sci、elsevier、ei village、springerlink等大数据库和“超星”、“万方”、“网上报告厅”等数据库镜像站,形成了纸本资源、电子资源相结合、涵盖了我校多学科的文献资源馆藏体系。目前图书馆现有文献总量已达370万册,其中电子资源140万册,纸本文献220万册,成为文献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之一。

  图书馆作为“211工程”、“985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先后建设了图书馆主机控制、网络系统、无线上网、安全监控系统等,为实现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引进和集成了国内处领先水平的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期刊、统计、公共查询、系统管理等业务流程的计算机管理,开展了基于web的预约、续借、订购征询和推荐、催还、预约借书、图书外采等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应用interet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网络化,57种中外文全文期刊和文摘数据库、国家标准、重要会议文献、重要报纸等全文和二次文献数据库全天候地供师生使用,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支持。

  图书馆由早期的单纯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书目信息联机查询发展到数字化信息较为丰富、功能多样的7×24小时的集联机查询个人借阅信息、预约借书、读者荐书、电子书刊全文在线阅读、文献数据库检索、随书光盘阅读、联合目录查询、网上信息资源导航、视频文献在线阅读、学位上提交、网上书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上信息服务体系,使读者能够方便地获得最新的文献信息。完成了“xx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工作,实现了学位论文的网上提交及其摘要和全文的在线阅览。为读者提供了随书光盘的在线阅读或下载服务,开通了“网上报告厅”视频服务系统,建立起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网上信息服务使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得到了延伸。20xx年,图书馆主页及数据库点击量超过2500万次,sci、cnki等数据库的使用率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20xx年到馆人数120万人次,图书借阅量达到75万册。

…… 此处隐藏2505字 ……

  (5)建设高水平文献信息队伍

  要根据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热爱图书馆事业、热心为读者服务、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业队伍,形成有利于激发图书馆队伍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图书馆馆员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加工者,提倡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要引导馆员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追求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发展和双赢。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提供高质量的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所有工作都要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流通、阅览服务要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标准;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要以为读者教学、科研提供深层次文献分析成果为己任;图书馆的网络和技术要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图书馆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用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建立全新的管理机制、实行全新的运行模式,使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得到不断优化,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和最高效率,从而满足高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6)建设大学图书馆系统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图书馆建设,落实到各个环节,使图书馆发展与建设更加符合时代的新要求,适应xx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需要。根据xx大学学科结构和各学院特点,建立适应xx大学发展的图书馆系统十分必要。在学科群体优势明显、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学院,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总馆为主、分馆为辅的图书馆体系,做到贴近学科、走近读者,突出特色,使图书馆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把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和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造读者满意的服务方式,提供读者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使图书馆发展与建设过程成为不断提高读者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创新力的过程。

  (7)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图书馆环境

  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建设的灵魂。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实力的内容和表现之一,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所在。发展图书馆文化根本上是要尊重知识,尊重读者。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储藏、开发、利用与传播能力是大学软实力的象征,图书馆要为大学营造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的学术氛围。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阅读式、研究式、网络式和交流、交往的场所,形成文化讲坛、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文化展览等图书馆生态文化环境。

  图书馆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文献信息资源支撑,在建设校园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推进科技创新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多样性的变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成为新的趋势。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自身建设,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努力建设一个文献信息资源多元化、数字技术先进、数字服务多样化、国际交流信息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大学,为xx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