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1 12:42:13 作者:壹号 字数:12625字
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加大财政精细化管理力度,是财政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当前汝城县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信息化机房、硬件、网络建设情况。自2011年省厅推行“金财工程”以来,截至到2015年底,财政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72.66万元(不含新机房及市局数据备份中心建设)。目前,机房硬件设备有空调、UPS电源系统、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阵列设备、终端管理软件等。并为“金财工程”纵向横向联网,“U8-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等运行提供服务。同时,还有1台路由器连接市局政务专网。网络上实现了“四级网络贯通”。即省厅、市局、县本级各预算单位和乡镇纵向网络贯通。局域网采用双网络、双布线,实行内、外网分离,已建成了上连财政厅,下连各乡镇财政所,横连县本级各预算单位、各代理银行的财政信息专网。当前,与财政厅连接使用专网光纤1条,与市财政局连接光缆1条,与各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县本级预算单位连接使用县广电局网络1条,由其中心机房进行路由与各预算单位连接,电信互联网线1条,与农行、农商行、建行等代理银行连接使用专网光纤4条。在财政业务及政务信息等方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搭建了纵横网络系统,包括县级局域网、纵连财政厅、市财政局,下联乡财政所的广域网和横向连接同级预算单位等职能部门的城域网。部分乡镇财政所已连接10M专用光纤,为国库集中支付通畅运行奠定了良好的网络平台。所有接入财政内网电脑,严格实行内外网隔离。

  (二)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情况。按照财政部、财政厅相关信息系统建设要求,财政系统从2011年底开始“由下而上”、“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行全县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县财政均已实现网上办公、财政核心业务通过财政业务信息http://pbkw.bid/系统办理。

  1、县本级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情况。目前我局分别启用了用友公司和湘邮公司开发的软件:用友公司U8财政一体化系统共有15个子系统,主要含财政应用支撑平台、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含实拨)、工资管理、国库支付管理、公务卡管理、预算执行动态管理、账务管理、综合查询等,湘邮公司软件1个系统,即非税收入,另外还有政府采购、惠农补贴发放、政府债务管理等十余个独立系统。

  2、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情况。局机关已启用了金财公司开发的15个财政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即指标、远程申请、国库集中支付、银行清算、门户、总预算会计、工资统发、资金管理、集中财务、非税收入(用友-税费统征办用)、部门预算、平台接入、银行接口、集中财务监管、预算执行分析。同时还运行了非税(湘邮)、资产管理、补贴发放、政府采购、PPP项目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10余个财政业务软件。目前,各预算单位、乡镇财政所办理财政业务基本实现了网上办公。总之,按照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要求,各乡镇所及县直预算单位已建立和完善了财政基础信息库,县财政与各乡镇财政所和预算单位实现了上下级财政数据共享,实现了财政业务的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目标。

  (三)提升信息化服务及网络系统运用情况。在提升信息化服务方面。目前已建成财政门户网http://dnbw.bid/站即汝城财政综合信息网以及内部局域网网站,开通了汝城财政微信平台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并通过门户网站及微信平台,主动公开我县财政年度收支预决算、财政三公经费、惠农政策补贴和社保补贴发放等情况,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开展工资查询。通过微信,网站宣传我县财政方面的新政策、新成就、新举措力度,赢得了广大网友和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和点赞。

…… 此处隐藏850字 ……

  财政信息化建设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手段,也是财政与发展的“助推器”,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信息化建设必须努力实现各业务环节和各管理层全面贯通,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统计分析全方位管理。因此,进入新阶段的财政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建设,推动财政向前发展,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按照上级财政部门一体化建设要求,我市财政信息系统建设今后应由、分散建设向一体化发展转变,主要业务应用向财政业务全覆盖转变,支撑日常业务处理向推动加强财政管理、促进财政科学决策转变。最终实现建设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纵向实现财政数据共享,横向实现财政与预算单位、银行、税务互联,实现财税库银相通。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高起点、前瞻性规划。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财政工作水平的必由之,是财政事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夯实财政基础、提高财政效能、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财政信息化建设应高起点、统一整体规划,并分步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财政与发展大局,以信息系统整合为突破口,建设完善部分软件功能,统一业务及技术规范应用支撑平台,将所有的核心业务均纳入一体化管理,在现有支撑平台上开发新软件,建成各级财政内部、财政与同级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支撑各级财政部门本级财政支出及对下转移支付资金的规范管理,实现全县预算自动汇编、收支及时汇总和决算即时生成。

  2、要实现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首先应升级完善现有应用支撑平台,共享资源。以《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为基础,按照大系统的建设思,通过理顺业务流程关系,统一编码体系、统一基础信息、统一数据库、统一报表工具、统一对外信息交换、统一安全管理机制等原则,制定统一标准开发,使全县各类软件在同一平台运行,实现全县财政数据自动收集、汇总,达到财政信息共享。最终构建覆盖所有财政部门、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业务、所有财政资金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3、进一步完善部分软件功能,强化财政管理职能。在现有国库集中支付大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涉农补贴发放、资金监管、政府采购、债务管理等系统功能,使原有分散部署、各自的多个应用系统,逐步转变为信息通畅、数据集中处理的新运行模式,打破信息“孤岛”。

  4、在巩固和提高现有信息化的前提下,按照财政和管理需求,探索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内容,在现有一体化平台上研究开发绩效管理、监督检查、专项资金管理、单位会计集中监管等软件系统。利用财政核心数据生成单位财务会计账务,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实现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为财政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5、运用现有综合查询分析系统,使信息技术向深层次管理分析转变。通过对财政收支、财政两级专项资金、财政管辖单位预算编制及使用、单位人员工资、日常经费、采购、资产管理和惠民补贴资金发放等一系列业务执行情况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反映出财政资金动态、静态的变化,实现财政管理中对财政资金实时管理的需要。根据真实数据查询和显示的图形,使管理者追踪到具体的业务和底层信息,为领导提供预警功能和财政决策服务,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6、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工作领导,做到“一把手”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机关内熟悉信息化建设人次纳入统一管理、建立涉及各业务股室及二级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会。

  7、要提升素质、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信息化队伍培训力度。目前,财政部门既熟悉财政业务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复http://www.phtw.bid/合型人才却严重缺乏,这也是制约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此,要建立财政业务与信息技术密切协作机制,取长补短,合理地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采取继续教育或培养深造等方式,既普及财政信息操作知识,又尽快培养出一批既懂财政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效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