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蒙古包说明文小学作文

时间:2022-07-15 05:08:00 作者:天下 字数:9191字

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毡帐,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介绍蒙古包说明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介绍蒙古包说明文1

在希拉穆仁大漠草原,给我印象最深的不仅仅是骑马,还有住蒙古包。

在我们骑马归来时,由于下雨,蒙古特有的那达穆晚会也取消了,我们个个都已经身疲力竭了,只想好好的睡上一觉,于是我们钻进了蒙古包。

蒙古包里面有一张半圆的大床,大约可以睡十几人,床是顺着蒙古包的毡帐搭砌而成,床上铺着印有蒙古族特色图案,床上放着一张长条小桌,看起来漂亮、整洁极了。谁知里面却暗藏杀机!你只要把桌子抖抖,把被子拍拍就知道了,这时便会有一些小虫子窜出来,那些虫子让人叫不出名子,黑乎乎的,我们的睡意全吓没了。于是,我们连忙采取了“急救措施”,拍桌子、抖被单、我们干的疲惫不堪!可虫子却没见少,这时睡意又像波浪一样席卷而来,我们也不管那么多了,倒床就睡了。

第一次住蒙古包,虽说没有家的温馨、舒适,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介绍蒙古包说明文2

走向蒙古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而在茫茫绿海之中,又点缀着几朵耀眼的花儿,没错,这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住和使用。

搭盖新包后,是要举行新包宴会的,在新灶是举火,准备丰盛的食品,请左邻右舍来喝茶。来客将礼品呈上后,将哈达拴在坠绳上,有一位年迈的祝颂人,手捧哈达和盛满鲜奶的银碗,高声吟唱《蒙古包祝词》。毡包的祝词各地不同但十分丰富,既有传统浪漫的部分,也有现实的描述,既有古老历史的遗恨,也有当代新增的部分。有固定的套路,也有即兴发挥,是非常富有艺术性的。

蒙古草原很美,蒙古包很美,而那儿人与人之间的那段距离更美。

介绍蒙古包说明文3

蒙古包,大家都听过,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蒙古包呢?下面让我来说说吧!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居住建筑,外形非常普通,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是由木棚,撑杆,包门,项圈,衬毡即皮绳和鬓绳等一些普通东西构成的。

蒙古包虽然不够城市的高楼大厦豪华,可是它易于拆装,随时可以“搬家。”而且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可以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得失未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有多西北风。

在我的介绍下,你有没有想去内蒙古旅游啊?有没有想去享受蒙古包带来的生活呢?到了那里,当地人会招待你如国王一样!

这就是蒙古包,可以自由移动的民居。

介绍蒙古包说明文4

各位旅客,欢迎来参观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的居处。蒙古人民常年生活在草原之上,靠放牧为生,一望无际而又绿草茵茵的草原是蒙古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地方,可在草原之上可供遮风挡雨的地方少之又少。那蒙古族人民是如何抵住寒风的肆虐呢?他们又是如何在草原之上生活下来的呢?下面请跟着我一探究竟吧!

草原之上并没有遮风挡雨的高楼大厦,蒙古人民无法生存下去。于是,聪明的蒙古族人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草原上搭建了一种以羊毛毡为主的建筑,名为蒙古包。

在汉语中的“蒙古包”一词始于清代,原来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知识文化啊!“包”这个字满语里有家,屋的意思,顾名思义,蒙古包便是蒙族人民的家了!蒙古包还有好几个名字呢!被称穹庐,毡帐,毡包的都是蒙古包,是不是有一种收纳天下四方,五湖四海的英气之感呢?

…… 此处隐藏1217字 ……

★ 说明文内蒙的美食小学作文5篇

★ 写呼和浩特说明文小学作文5篇

★ 背包说明文小学作文7篇

★ 关于玉米说明文小学作文5篇

★ 介绍鹅的说明文500字小学作文6篇

★ 介绍月亮的说明文小学作文6篇

★ 小学生说明文优秀作文5篇

★ 汉堡包说明文小学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