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作文800字

时间:2022-11-20 20:28:23 作者:壹号 字数:13839字

篇一:旧书 作文

旧书

下午三点的阳光,依旧很刺眼,却没有了晌午时的温度。电视机里嘈杂的人声,听不到钟摆咔哒咔哒的行走。可以看清阳光中漂浮的尘埃,它们柔软的下降,轻轻笼罩在书架的最上层,那是本旧书,那是光阴的故事。

苏州平江路的弄堂深处,居住着这样一家小小的店铺。青石板的尽头,是一级小小的石阶,跨过石阶,映入眼帘的是一扇掉漆的木门,木头经过日晒雨淋,裂了好几个大口子,轻触而过,仿佛摸到了积淀其中的时间。推开门,伴着光阴的吱呀声和扑面而来的檀香气,我看到了它内部的别样洞天。小屋里放满了各式旧家具和各种旧式瓷器,屋里只有一位阿姨,她是个明丽的女子,淡黄色的旗袍上绣大团大团的木槿花。见我进来,她轻轻颔首,唇角微微裂开,她说:“小姑娘随便看看,看到有缘之物就带走吧。”嗓音温润如玉。

我徘徊在这小小的屋内,每一步都走得小心,樟木地板发出“吱呀吱呀”的细碎声响。我看到了老旧的留声机,那些放出的音乐早已留在了岁月里。在褪了色的雕花书架上,我看到了顾城、林徽因、席慕容的作品,可我还是觉得和它们之间少了点什么。终于,我在书架的最下层看到了它,一瞬间,耳畔的呼唤静了下来,只剩我和它的相对。卷了毛边,泛黄的纸张,氤氲的樟脑香气,这是本很陈旧的《诗经》。

阿姨见我拿了它,有一丝惊讶,继而浅浅的笑着,挥手唤我过去。我走近坐在她对面的方凳上,地上是一个瓷罐在煮着枇杷叶水,她端起瓷罐给我倒了一杯,散下头上绾起的发髻,开口讲了起来:

“大约也是你的这个年纪,我从奶奶的书架上看到了这本《诗经》,当时它已是这般老旧的模样,可我还是被它深深吸引,所以刚才看到你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像那时的我。”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喝了口枇杷叶水,水有些凉了,清淡的微苦,回味后是浅浅的甜。阿姨又笑了,才发现她的笑容埋藏了岁月的微苦,留下了清甜。 “后来奶奶将这本《诗经》送给了我,那时的我什么也不懂,可读着那上面的句子,就好像在嘴边开出了花,一路香到了心里。‘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我喜欢这样一种恬淡静好的生活,是《诗经》影响的,后来我一遍遍地读,才渐渐理解了其中深意。你就像那时的我,稚嫩而好奇,既然你有心寻到了它,那现在我就把它转赠于你。”阿姨将头抬起看着我,我看到了阳光在她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熠熠生辉。 聊了许久,才发现窗外的天空已被夕阳染得绯红,天色近晚,是要离开了。在我踏出木门时,我听到屋里温润的嗓音唱道: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阳光晴和的下午,我就喜欢在窗边捧着那本陈旧得书页已开始泛黄的《诗经》,回味着枇杷叶水的微苦清甜,自己也爱上了那种恬淡静好,这是种只愿安静守候在平江小弄的现世安稳,这是种沉醉诗意忘却世俗的岁月静好。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有这方净土于心中,生活便是恬淡静好。想到这里,我又不禁翻开这本旧书,耳畔却传来温润的歌声: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篇二:旧书作文

一个月前,妻遭遇了一场车祸。葬礼过后,我和岳父一起去整理妻的物品。

我轻轻的把我的房间门推开,我们的房间。自从那天起,我就没有进过这个房间了,甚至是这栋房子,我都没有回来过。房间的地板上覆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房间的窗户没有关严,灰尘就进来了。房间里的东西都和那天的一样,就好像是妻每天起床整理好的那样。书架的底下有一堆散开的玻璃碎渣,杯子里本来有水的,洒在地板上,但是现在水已经蒸发干了,连本该有的轮廓也被灰尘盖过了。

“哐”的一声响,那个书架前站着一个发愣的男人,他的脚下是一堆碎掉的玻璃杯渣,杯里的水向四处洒开,接着,男人像发疯似的向房门冲出去,我看见他发红的眼睛和湿润的眼角。

…… 此处隐藏1970字 ……

“没事,没事。”我打开了手里的日记本,在上面写上了一段话,然后把它收了起来。 “乔,你在写什么啊,这么神秘。”

“噢,没有,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

岳父坐在地板上,房间里满是凌乱的脚印。他手上的日记的末尾显出了一段话“让我留下来!”

一滴泪珠落下,模糊了那段话。

篇三:优秀作文:旧书

旧书

看到旧书,首先想到的是破书,但仔细一想,旧未必就破。如千年狐妖,反诱人得很。《聊斋》里的那些穷秀才,没几个逃得出她们的裙摆。我又想到老书,但老书和旧书又不一样,现在不是时兴国学么,大量的老书得以再版,大量老书以新书的面孔出现,即老书又未必就一定旧。 少年时代逛书店,最常光顾的地方是新书专柜,认为那里才能见新作品。可读来读去仅两字:新瓶。现在,每到一个地方,我仍然会逛一下书店,直奔书店的角落,挤进那几乎蒙尘罕迹的柜前,取上一本最旧的书翻看。 可看得多了,又索然无味,仅觉两字:旧酒。因为据说,只有封坛的才是好酒,酒如不封坛存它个百五十年,则不醇。所以,窃以为把旧书比作旧酒是非常高的评价。思及此处,我于是又开始责怪自己:少年时不知珍惜,竟把老祖宗留下的旧书当成草纸,揉擦扔弃??我甚至想,如果当初懂得珍

惜,自己或许已是“国学大师”了。看来,草纸未必就不值钱,至少是有很大的机会成本。 为了挽回把旧书当成是草纸的损失,我于是开始培养自己的另一个陋习:于草纸中找旧书。很庆幸,我的运气还真是不错,什么国语读本,什么规,什么戒,什么奇,什么异,通通都被我翻出来了。可是,翻去覆来,除了爱莫能助,我什么都没有读出。无语。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位老妪,每到傍晚的时候总会站在村头的田埂上用晦涩的古语骂街,我当时很是不解她究竟在怨恨什么? (范文 ) 而立之年后,我终于醒悟,那位活了90多岁的老妪其实也是一本旧书,当她好不容易熬成了一本旧书,希望别人去认真读她的时候,却已没有人愿意再读她。不久,老妪逝去,我却于葬礼上的哭呵之声中又听到了晚辈后人们的悔悟之心,当时我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又觉得自己又一次失去了成为“国学大师”的机会。 思之及此我才明悟,我们芸芸又何尝不都在去往旧书的过程?且不说多么惊艳花前的玉容芳华都终将老去,即便是那经年苍柏的翠枝上,条条纹路,又哪处不折射出岁月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