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关于后积勃发的800字作文

时间:2022-11-20 17:02:17 作者:壹号 字数:30762字

篇一:“成功需要厚积薄发”-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讲评

材料: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儿:“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花了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做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儿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请以此材料意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讲评目的:

本次作文讲评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解决两点:

问题一:如何选拔最贴近材料的立意?

问题二:如何围绕观点来论证?

讲评过程:一、如何选择最贴近材料的立意?

缤纷观点:1、名人效应 2、对自己严格要求3、勤奋创造成功4、持之以恒 5、坚持不懈6、坚定的信念 7、认真的态度8、

用心创作9、下功夫10、精益求精11、质与量 12、磨炼造就成功13、决不认输14态度决定一切15、付出与回报16、为明天作好准备

17、耐心与毅力18、欲速则不达19、成功要有坚实的基础20、成功需要积累21、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借助学生的文章对材料进行分析,并由此确定较好的立意为“认真的态度”、“用心创作”、“精益求精”、“为明天作好

准备”、“成功需要坚实的基础”、“成功需要积累”、“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年轻人受门采儿指点后,茅塞顿开,他不再急于作画,而是锤炼画技,取法名家,逐渐发现自己绘画中的不足。对所要描绘

风物,他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做到胸中有物然后再提笔做画。终于小有名气,最后成一代名画家。(引原文 )

探求年轻人成功的经验,与其说他用一年或几年时间做画,再用一天卖出去,倒不如说丰厚的积淀使他一日成名。从中我们

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在相关领域具备深厚的积累,才可能取得成功。(提出论点)

回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发现这样的事例实在是不胜枚举。晋代文学家左思,离开家乡游学到京都,目睹京城的繁华,萌发

了创作欲望。但他并未即刻动笔,而是深入观察,认真体悟,精心构思,耗时十年,终于创造成功《三都赋》。此书一经刊出,便广为流传,富豪之家争相传看,以至洛阳纸贵。(举例论证)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山。他“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创作出“无韵之离骚,史

家之绝唱”的《史记》,除了他那伟大的信念,深挚的情感,丰厚的史学积淀是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为创作《史记》,盛年时,他不畏艰辛,不分四季,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考察遗迹,探访农人,不放过蛛丝马迹,累积了大量的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举例论证)

如果左思刚受触动便匆忙动笔,必不会文思泉流,《三都赋》的创作也势必归由他人,当然更不会引起“洛阳纸贵”;如果

司马迁徒有虎性,胸中亦积聚块垒,但却没有那十几年遍游祖国各地的实践累积,大概也能造就一个文学家,却不能成就《史记》。(举例论证)

积土成山,才可能兴起风雨;积水成渊,才可能诞生蛟龙;积善成德,才能够具备圣心。在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要想

取得成功,必须厚积而薄发。(过度段)

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院的图书馆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为编订《本草纲目》,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

草,历时几十年;为撰写《红楼梦》,曹雪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举例论证)

这些杰出的作品,彪柄史册,光耀千年。而他们的作者也因为其深厚的知识积累,成为我们今人探求学问,走向成功的精神

领袖。(总)

身为学生,如果我们想在学业上有所造就,那么放远眼光、锲而不舍的积累吧.

身为人世一员,各行各业,如果我们想走向成功,那么,深厚的积累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升华主题)导读:本篇作文具有

很好的针对性,一是准确的审题立意,二是对材料深入分析和扎实的说理论证,以达到本次作文讲评的目的。

材料: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儿:“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花了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

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做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儿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请以此材料意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 此处隐藏6994字 ……

厚积,方能薄发

玫瑰不停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等到来年春天开出那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小溪平缓地流过山涧,不停的奔跑着,翻越高山峡谷后,小溪变成了大河。

同样地人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会在积淀中成长,变得强大。就像尖茅草

那样,在积蓄了足够的营养之后疯狂地生长,最终变成了“草原之王”。

厚积,方能薄发。(中心句一)王羲之用他那神奇的双手,开启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风。(以王羲之为角度阐述厚积,方能薄发) 他从小跟随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12岁开始钻研书法论著;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刻苦临摹名家手迹;他不停地思考和揣摩字体的结构,架势与笔画;因为炼字不辍,笔、砚就在门前的池塘里清洗,久而久之,清澈的池水变成了墨池。长期的苦练、积累,使他的书法由模仿而创新,由传承而出神入化,俊逸妍美。(正面例证厚积而创新) 厚积,方能薄发。因为他重视基础,重视积淀,王羲之练字,据说每天是从“点”开始,坚持了一生,正因如此才练就了那扎实的书法基本功,练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第一行书”。(小结) 薄发源于厚积。(中心句在段首)人们只看到沈从文先生用他那华美的笔,将江南小城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却不知他历经了多少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与世态的凄凉;考察了多少凤凰城的风土人情,采访了多少熟知凤凰典故风俗的人物,阅读了多少本有关凤凰城记载的典章书籍,他像“尖茅草”一样,耐得住寂寞,扎根的过程,是艰辛、漫长而不易出效果的把“根”扎向文物,经典,积累资料??于是一部《边城》横空出世??(反面例证)

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于厚积。因为他重视积累,将亲身经历的悲欢离合注入到江南的美魂中去,于是,沈从文先生眼中的江南变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小结) “厚积”与“薄发”是辩证并相互转化的。(中心句)只要坚持住自己的目标,立足长远,就有了向下扎根的源源动力和清晰方向,成为后来枝繁叶茂的可靠支撑;只有放得下面子,向下扎根,不被短期效益和一时得失迷住双眼,才能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反之则将一事无成。(再阐述“厚积”与“薄发”的辩证关系)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积淀中成长,享受过程中那积淀的痛苦,会有苦尽甘来的味道,因为厚积,方能薄发。(总括全文,发出呼吁,深化主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