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观后感10篇

时间:2022-12-21 05:17:00 作者:壹号 字数:25880字

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观后感【10篇】

冬季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全力抗疫”的关键时刻,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我市紧紧围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统筹、两促进、两不误”这一当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观后感10篇

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观后感(精选篇1)

当前,疫情处于较为严重复杂时期,疫情防控更是处于关键阶段,需要有人能站出来真正担当作为,“安抚”公众情绪、“控制”恐慌状态、“有条不紊”度过难关……每一项工作都刻不容缓。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面对严峻考验,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众志成城,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群众安心最大“定心丸”!

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率先抓落实,不缺执行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危难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临危受命”,“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阖家团圆日,奔赴“疫区”支援,他们说“国家的大事,我们义不容辞”,直抵防控最核心战场,他们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率先抓防控落实,需要他们冲锋在前,这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更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所在。落实防控责任必须依靠基层一线强有力的执行力,疫情防控目标和各项措施需要落到每个岗位、每个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的过程就是给老百姓“定心”的过程。

铁拳出击,积极应战抗疫现成效,不缺战斗力。疫情严峻亟需引起全面重视,但绝不是制造恐慌,公众的恐慌来源于抗疫信心的缺失,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就是人民群众“驳击”恐慌的最有力支撑,任何时刻任何情形,党员干部都不缺战斗力,铁拳出击、有条不紊就是最“扎实”的担当。面对疫情阻击战,医务战线的党员干部前赴后继迎难而上,有了他们的“不计报酬、无惧生死”,才有了“疫霾”下一点一滴的“捷报频传”。每一份请愿书承载着的都是勇敢的决心,他们说“作为医护人员,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不眠不休从未言弃,这是党员干部的担当,更是击退“肺炎”的战斗力所在。好消息不断传来,千万人心的汇聚就是真正的信心和力量。

科学应对,钻研科普及时解疑难,不缺“免疫力”。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病毒”是我们共同的且是唯一的“敌人”,科学应对、信任依靠、尊重扶持是增强“免疫力”的良药。科研战线的党员干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开展疫情应急科研攻关,强化防控诊疗技术研发及成果应用,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提供科技支撑,他们一直在行动,这样的科研“智囊团”,是人民群众的自豪与信任所在。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科普战线的党员干部与谣言抗击、与质疑抗击,信息公开不隐瞒、专家回应解疑惑、稳定情绪增定力。尊重科学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宝,党员干部要带头理性应对,让科学、透明、作为成为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方案应对,非常情况需要非常手段防控。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党员干部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安心最大“定心丸”。

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观后感(精选篇2)

正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每个人都会有感受到烦闷,愁苦的时候,现又恰逢新冠疫情,心理不免有些沉重。所以,在听过方舟老师的讲解与疏导之后,感觉收获颇多: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的是,传染病暴发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心灵的创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心情,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不必对此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我们会发生这些改变都是正常的。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 此处隐藏5381字 ……

注重生命教育,“心理关爱”解压力。开通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全方位帮助学生学习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知识,引导师生珍惜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健康成长能力。老师通过__等互动平台推送以“共抗疫情心理关爱平院在行动”为主题的心理疏导文章,为同学们提供心理援助。组织辅导员和学生参加心理健康系列讲座,提高学生心理应激应对能力。

厚植爱国情怀,“线上班会”树信心。定期组织全校419个班级开展“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网络主题班会活动,各班级依托QQ群,钉钉等网络平台,辅导员、成长导师、学业导师变身“直播达人”,把疫情变成教材,厚植爱国情怀,将网络班会打造成特殊时期学生德育新阵地。同学们齐聚网络云端,通过主题班会积极参加线上升旗仪式、疫情防控志愿者培训、线上特殊团课与主题团日活动、“集思防疫月”线上社团文化节等活动,共同探讨家国情怀、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享抗“疫”中身边的正能量,坚定疫情防控工作必将胜利的信心。

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观后感(精选篇10)

己亥庚子之交,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给中华民族带来一次严峻考验。

疫情是一次大考,彰显着制度优势和奋进力量。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所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让世界惊叹,因为我们“集中力量”办的是符合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黄河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坚持和发挥这些显著优势,我们不仅能战胜眼前的疫情挑战,也将始终拥有攻坚克难的信心底气。

疫情是一场大战,考验着初心使命和英雄本色。“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郑州大学发挥医疗和科研优势,189名援鄂医疗队员白衣执甲、逆行驰援,从黄河岸边奔赴荆楚大地,展现精湛的专业水平,也传递着生的喜悦和希望,彰显着郑大人的担当。在这支逆行的队伍中,不仅有共产党员的冲锋在前,也有党外人士的同心协力。他们继承和弘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在共克时艰中筑牢共同思想基础,与共产党员一起,在抗疫一线治病救人,在工作岗位履职尽责,在复工复学中主动作为,书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会永远铭刻在郑州大学的史册上。

疫情是一堂思政大课,砥砺着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多难兴邦”,多难何以兴邦?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在面对磨难的时候,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生活即是教育。我们把阻击疫情斗争实践作为上好高校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全面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更加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有力地激发爱国情、报国志,告诉青年学生们,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里,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长才干、壮筋骨,只有在灾难中教育自我、塑造自我、锤炼自我,才能把痛苦化为滋养自己未来之花的养分,磨炼具有中国气派的刚健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