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初三读后感

时间:2023-03-21 08:05:46 作者:壹号 字数:14584字

苏菲的世界初三读后感(精选5篇)

一个名叫苏菲的女孩,接连不断的收到来自神秘哲学家艾伯特的信,所有信件内容皆为各种哲学理念、思想,而苏菲也逐渐成为神秘哲学家的笔友。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苏菲的世界初三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苏菲的世界初三读后感(精选篇1)

这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我开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认为这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些什么的,当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这是讲哲学,每当我看到一个问题,我也会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你是谁?”我当时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苏菲却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她还联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入,还有“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奇怪的生物”这些问题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使我对这本书没有了兴趣,让我接着读下去的是那个寄信胡神秘人,她是谁呢?为什么要寄信给苏菲呢?

我继续的往下读,后面的内容并不象前面那样难以解读,而且越往后面读,我就觉得我的四周被金灿灿的阳光照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两千四百年前的样子,使我大吃了一惊,我当时的思想是和苏菲一样的,这是不是在拍电影呀!怎么会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梦,对于雅典之旅,这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让人通俗易懂。

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哲理的知识,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都没有提出疑问,并认真思考过。哲理是一门很复杂又是很简单的一门学问,但这门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动脑筋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认真思考,直到寻找到答案,我们应该学习苏菲那种爱思考,坚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肯定会比现在多得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另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解说的感觉,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尘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论你怎么努力,永远都触碰不到它的边缘,既然望不到边,那就让我们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苏菲的世界初三读后感(精选篇2)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敢相信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现在想想“苏菲”的“世界”,世界中就包含着精神世界。一向对于哲学是不感兴趣的,以至于这本书我还未真正地看完,是对知识的挑剔或是对一些理论的无法接受还是我真的理解不透,我选择的只是适合我的东西。在选择的过程中看到了自我的转变。

人们总是渴望遥不可及的事物,我也不例外,在追求心灵和物质相结合的同时不禁问自己,“物质世界是真实的吗”。人是有“灵”的吗,我们的感官认知乃是自天主而来吗?我不是一个宗教信徒,可我也慢慢开始考虑这些问题,如果这一切不是源于天主那又是源于何处呢?心灵世界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吗?那我们从小所学的唯物主义不就是与之相背,我困惑了,就像在沼泽中挣扎的人,努力想逃出却越陷越深。为了不被淹没,我只好停止了思考,脑袋里翻滚的岩浆似乎也平静下来。一轮明月升上了夜空,对于一个等待救赎的人来说,那圣洁的光辉就是的洗礼。瞬间,我转头发现“灵”与“物”只不过是两个隔街争吵的妇人,她们所站的立场和所坚持的观点不一样而已。探索理论的本源,你可以发现,从它所基于的那个方面来看,派生出来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那是因为它的基础。正如“好”与“坏”,只有在区分何为“好”何为“坏”才能判断是“好”是“坏”。

有些怀疑苏菲对她所学的东西真的都理解了吗?也许她只是作者着书的一个引线,穿连起了整个哲学史,但我更愿意她同我一样是个带有探知欲望的孩子,至少她在书中是这样的。突然想起达利所常用的抽屉,孩子眼里所向往的抽屉和她最终打开的是否一样呢?看到结果是否会很失望,只有打开抽屉才能得知。那她的心中应该就有一个理想的存在。

…… 此处隐藏2018字 ……

苏菲的世界初三读后感(精选篇5)

在看《苏菲的世界》之前,就听很多人说这本书很好看。要是单看书名,几乎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本讲哲学的书。所以,在书香博客的任务下达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读这本书。结果,买了这本书后,感觉被骗了。《苏菲的世界》是挂著故事之名的哲学书。

所谓的故事就是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快过15岁生日的小女孩苏菲,生活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地方,过着小女孩的小日子。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可自从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不请自来的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导引下,苏菲的世界便完全改变了,她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称得上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它介绍了西方的哲学史。从几千年前的北欧真话,古希腊神话讲起,一步一步地一直谈到了当代哲学的潮流。时间上跨越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直到近现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哲学巨匠也在书中依次粉墨登场。从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现代哲学之父卡迪尔,再到启蒙运动时期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随后是“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的黑格尔,再后是十九世纪中后叶的马克思、达尔文以及同时代的尼采,最后法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传奇人物萨特。

从哲学书来看,《苏菲的世界》在创作出版后不久就成了畅销书并被誉为名著是有它的理由的。《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借助艾伯特给苏菲上的哲学课而将一整部西方哲学简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们婉婉道来。本书在阐述哲学观点时运用的例子生动有趣;书中通过一个女孩的角度来思考哲学,增加情切感,使哲学更易懂;写作方式很有创意,哲学家通过书信来教导哲学,此外,书中有书,故事中有故事。

对于这一点,我真的很欣赏作者乔斯坦贾德,他一定是一个十分称职的教师,十分幽默的教师,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人。我很喜欢他对“哲学是什么?”的解答: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做这个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作者在解释哲学时用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关于小白兔,将它比喻成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宇宙是兔子,人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真是太生动形象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课外看的第一本学术性的书,收获还是很大的。以前我一直以为哲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自从看了《苏菲》我才知道哲学是一种包含所有学科的中和性课程,也没有想象中难懂,它还与科学有着一定的联系,是一门值得学一下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