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每一章

时间:2023-01-28 00:42:40 作者:壹号 字数:12263字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每一章5篇

《傅雷家书》收录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总共186篇,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每一章”,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每一章篇1

在年味飘香的寒假里,同学们有的忘记了学习的紧张,早已放松了心境,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有的仍然坚持不懈,没有丝毫的怠慢。当我读完《傅雷家书》后,我也励志要做一个持之以恒,应对困难不屈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

在《傅雷家书》中令我深受感悟的还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也不是莫名其妙地说长道短,而是充满哲理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的艺术品,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我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父亲做一些新鲜的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布给青年;第三,借通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资态方面。”傅雷经过给儿子不断地写家书并寄给儿子,是想让傅聪明白,不管何时,不管何地,我们都要做一个有尊严,敢于拼搏,无私奉献,人格卓越的优秀的艺术家。从中可看出傅雷的教子有方,对孩子严肃而又真诚。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长极想让自我的儿女早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由于迫不及待的想让他们早日成功,早日能获得名气,而不断地给儿女增加负担,正是这一点点的负担,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看似一些又一些微小的任务,却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期望。而傅雷不是用打骂、不断地给孩子增加负担来培养孩子的,他经过自我不断给孩子写家书来告诫孩子,让孩子在信中感受到浓浓的父爱,让孩子也成为家长们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是家长中的榜样,家长们也应虚心学习傅雷的教育方法,而处于青少年的我们也应当做一个人格卓越,德艺俱备,应对困难不屈的人,同时我们也不能辜负家长对我们的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每一章篇2

自古以来,父母都是最疼爱孩子的人,可是夫妇间总有着不一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傅雷夫妇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或许这就是《傅雷家书》能够畅销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译官,而他的儿子聪又在国外发展音乐,所以家书中的家教家风,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家书中浓浓的父爱与母爱,有时却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因为父亲总是在国家和聪的角度思考。一次,聪想要回国,作为父母,当然是期望漂泊海外的儿子能回家看看。可傅雷的回信中却有这么一句:“每年回国一次,在体力、时间、金钱方面都太浪费。期望多研究。”夜色中他合上书,强压着心中的不忍与思念写下这句话的场景渐渐在我眼前浮现。

这父爱是要有多强,才能到这种不顾自我,只顾外界和儿子的境界啊!

聪的音乐天赋一点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会往往很成功。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寄来这么一句:“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必须深深的检讨自我的缺陷。”,以此来浇灭聪骄傲自大的小火苗。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期望,可成功却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对于聪刻苦的练习,傅雷却又常常劝说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需要让自我太辛苦了。”只是不明白,聪有没有把这句忠言听进耳朵里呢?

母亲却又与父亲截然不一样。“究竟派你在哪个团体里学习?与夏部长见过面了吗?楼伯伯那里去了没有?”母亲的信里,出现最多的就是问号了。既然傅雷承担了一个严师、严父的形象,那么母亲就当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袄”,不断的温暖着在异国的儿子。时不时穿插的几句告诫,让聪心里的警钟又一次被敲响。

之后聪结婚之后,母亲又更加展现出了她的母爱:“记得有时候要放下工作,多陪陪妻子。”……

相对于父亲的严厉来说,母亲的温暖能抚平聪心中因严厉而起的不满。也就是因傅雷夫妇的相辅相成,才让聪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几分烦恼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每一章篇3

…… 此处隐藏1596字 ……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每一章篇5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能够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最终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样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教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提议与意见。这些不一样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