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笔记800字

时间:2023-01-18 16:01:45 作者:壹号 字数:14998字

边城读书笔记800字5篇

《边城》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边城读书笔记800字,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边城读书笔记800字

边城读书笔记800字(篇1)

夜阑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

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

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

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

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而现在谁会放弃自己的爱情呢?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主动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完美的爱情都是我们想要追寻的。

在《边城》中傩送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也是可悲的。

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傩送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知道爷爷突然离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

后来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这实在让人不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局怎样?给人留下了悬念,傩送最后回来了吗?她们俩最后在一起了吗?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们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看过《边城》,让我对世间完美的爱情又一次产生了怀疑,对人性多了一份了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应该去争取,争取了,得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边城就是这么一出健康纯洁,而又弥漫有淡淡哀愁和浓浓诗意的爱情悲剧和人性的悲剧。

边城读书笔记800字(篇2)

与许多人一样,主人公“翠翠”一位少女,她有着自己所忧愁的世界。她无父无母,可以说是一位可怜的孤儿。然而她是由自己唯一的祖父带大的。祖父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他是一位船夫,只是每天无条件的帮助要过渡的人,而人们诚心塞给他的钱,他最后也无可奈何的收了,换了一些茶叶泡制成茶,给过渡疲劳的人们解渴。祖父就是这么一个朴实无私的人!

或许在乡村,人们都如祖父这般。无论是做什么的,他们每天生活都是无忧无虑的,正如文中的妓女,她们对待生活也是这样,这么浑厚。她是内心世界又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为爱付出一切,如痴如醉爱着一个人。而这些人是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对待这些妓女也是真诚的。

翠翠也是一位少女,也是一位敢于去爱的少女。在那个社会,那个环境,那个年代下命运恰恰这么不幸,她自幼身世已经那么凄惨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因为种.种误会,也使得她那颗心时儿开心时儿忧愁。她与大老的爱可有可无,但她与二老的爱却是真心的且不受任何影响,但是由于那时的家庭因素以及在现实当中,二老的哥哥为了翠翠而死,他也明白哥哥对翠翠是真心的。而在事先兄弟俩说好要“公平竞争”,弟弟受着各种现实的压迫,无法接受翠翠。翠翠却一直蒙在鼓里,什么也不知道,只是天真的傻傻的期盼……然而事实上他们俩是真心相爱的,只不过有缘无份。

翠翠的祖父是爱着翠翠的,先前隐瞒着许多事情,每到夜里总会为自己孙女的将来担心,他烦恼了许多个夜晚。这不为人知的痛苦,表现出祖父对翠翠的爱是多么无私、伟大啊!

…… 此处隐藏2516字 ……

当记忆中的湿润又一次沾染了溪畔的离歌,当朦胧的月色又一次浮动于频频过客疏离的神色,当纷杂褪去,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落寞.

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她与自然万化冥合,浑然天成.她始终带着纯真、无邪的笑,静静地守在溪边,守在那座白色小塔下,有一个老人,一只黄狗和她做伴。

然而她不曾想过,恬淡平静的生活,在一次邂逅中悄然改变。她不曾回眸,他不曾停驻。但从这时起,她的心中便有了一件事,属于自己的不关祖父的,可以让她忧愁,让她快乐。少女驿动动的情愫被点染。

那一夜歌声,悠扬缠绵的从山崖中传出,轻轻地撩拨着她的心弦。她只是在梦中浅浅地笑,在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轻轻的各处飘着。在她的懵懂和爷爷的迟疑中,一切尚未发生,就已悄悄结束。当平静的期待与命运勃然相遇,我们才知晓,那美妙的歌声是从白水河畔泅水时唱起,而在徒劳的等待中结束。

当我们游离于角色的转换时,发现如果一切都早一点发生,或许这将不是一幕悲剧。如果祖父直白,他就不用和大老说“山路水路”,迷惑他,以至唱歌的二老当作大老。如果二老直白,可以直接说明自己的心意。其实没有这么多如果,这就是茶峒孕育的人的含蓄和素养。祖父不直白,是因为没有碾坊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二老不直白,是因为兄弟情深。

其实,这本身就是在世外桃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处上演的人间苍凉,因为原始的、本质的爱才使它愈发真实,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的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在感慨湘西自然风貌和人民行为高尚灵魂淳朴之时,也能感到“美丽总是令人忧愁”的真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