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人物传记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18 12:00:10 作者:壹号 字数:17032字

三国志人物传记读书笔记5篇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读完这本书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三国志人物传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三国志人物传记读书笔记

三国志人物传记读书笔记(精选篇1)

触摸着那粗糙的纸张,心情激荡。不止一次地幻想,那金戈铁马的风云,热血沸腾的战争,以及那运筹帷幄的谋策。我望着,望着这本小说,再一次进入这跨越千年的时空……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内容主要是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使天下蠢蠢欲动,十常侍之乱开启了乱世的序章,董卓残暴荒淫,十八路诸侯共战董卓。后天下战乱不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曹操奠基了北方霸主。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攻占巴蜀;孙家三父子在江东割据。赤壁之战后,天下形成以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局势,战争依旧不断。诸葛亮五次北伐,皆为失败之局,最后在五丈原病逝。司马师篡夺魏权,以晋代之,司马炎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作者罗贯中虽然写得是历史,但小说为其主要内容类型,故事曲折离奇,悬念重重连环,尤其是人物细节的描写,更令人赞叹不绝。小说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在这个战乱时空中,大放异彩。

义薄云天的美髯公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后,马上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了刘玄德的身边;还有多疑厚黑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他一生的格言,他有雄才大略,他有识人之明,他有军事才能,在乱世中闯下了一番事业……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在三国之中,备受关注。

其实,这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那神机妙算的谋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挥扇间,千万人不战而退。在这个时势造英雄的年代,人才辈出,谋士如云,皆能使战争发生转变,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谋士,在我看来,不是世人传颂的诸葛亮,不是坚忍狼顾的司马懿,不是早终的智者郭嘉,不是俊秀的大都督周瑜,也不是后起之秀的邓艾,而是毒士贾诩。在乱世之中,最首要的事情就是要保住性命,然后是才能,而贾诩深喑此道,先后跟过董卓、李傕和郭汜、张绣、曹操、曹丕几代人,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盛和另一时代的初端,其能力也是属于一流,被后人称为毒士,是因其计谋高超,做事只为生存且毒辣。当然,因为这样被后人诟病。不过最后还是得以善终。而其他的谋士,都不曾做到像贾诩这样,跟随几个诸侯,经历几十年,却得以善终。所以,我认为在这个乱世之中,最成功的人还是贾诩。任时代英雄辈出,我自安身笑看天下。这是贾诩的人生格言。

晋统一三国之时,代表这个灿烂的时代告终了。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战斗,曾经的英雄,都在滚滚东逝的江水中湮没,泛起一丝浪花。唯有在谈笑中闪现,在书籍中得到永恒。

三国志人物传记读书笔记(精选篇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我从诚信忠义的角度,说说我眼中的几许三国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 此处隐藏2736字 ……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汉英雄:张飞的直爽、张辽的执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巧用兵法等等等等。正是这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刻画出了这本惊世骇俗的《三国演义》。

三国志人物传记读书笔记(精选篇5)

《三国演义》之所以流芳百世,千古传诵,主要有赖于精彩惨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和对主要历史人物的个性刻画和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分析。例如:官渡之战,此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势之前,曹操不仅兵力少,且南面有荆州刘表,江东孙策与他为敌处于不利位置。但曹操客观地分析了局势(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威少,兵多而化分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决定以自己所能集中的近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元200年,袁、曹两军在官渡作战。在这场战斗中,曹操善于捕捉战机,能够跟据战场姿态的发展灵活地变换战术,以正兵抵挡袁军的进攻,以奇兵袭击袁军的屯粮库(乌巢),烧毁了袁军的全部粮草,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最后击败了袁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其间各人性格展现的淋淋尽致,战场画面的描述也可圈可点,不失为精典。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有不少不属实的记载,什么诸葛亮火烧博望、新野;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美人计。还有许多历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阔”、“曲有误、周郎顾”,与《三国演义》中周瑜完全相反;鲁肃本是一代英雄,结果被说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曹操……

在我还未看《三国志》前,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并为关公华容放曹、败走麦城而捶胸顿足,还对在彝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的陆逊恨之入骨。先在回想,儿时美好的回忆被真实打碎,失望、后悔、伤心最后脸红。

而今吾已长大,理智少许,当我爱上“是非成败,转头空”后不再为得失而叹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开始钻研每一场战役的天时、地利、人和与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于是我了解到了让国家强大不应只靠武力。在政治上,应联和其它势力,互相帮助。而对内在经济上应跟据民情收税,兴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正所谓修内而安外。待时机成熟,再一鼓作气,完成霸业。这说起来很轻松,但要实施并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并非易事。

其实每个人也是如此,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还46天就开学了,这个班里个个都是高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学,当效吴下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