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发声的练习步骤

时间:2022-07-15 05:11:41 作者:天下 字数:10758字

科学的发声有益于我们对喉咙的保护,我们要怎么做好科学的发声,又应该如何才能做好科学发声步骤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科学发声的练习步骤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科学发声的练习步骤

一、打开喉咙

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

(一)“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

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

“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

(二)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

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打开,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处头的微笑”,这话很精辟。

二、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几种哼鸣练声法

一、鼻腔哼鸣

鼻腔哼鸣主要使用鼻腔共鸣,对于寻找头声、焦点和高位置很有帮助。目前,声乐教学中所用的哼鸣多为鼻腔哼鸣。根据嘴的开度,鼻腔哼鸣有可分为闭口鼻腔哼鸣和开口鼻腔哼鸣。

(一)闭口鼻腔哼鸣

闭口鼻腔哼鸣就是闭着嘴主要使用鼻腔共鸣的一种哼鸣。

目的:体会高位置、混声;用来克服演唱中声音位置低,大本嗓,撑喉。

方法:平视、微笑,口鼻微张,舒展吸气;发声时,闭嘴微笑抬笑肌,将声音贴住软腭、小舌部位,从眉心集中透出。

要求:演唱者发音过程中,头部姿态可由平视逐渐略低。演唱者感觉声音集中在眉心,眉心有明显震动感。要求气息平稳下行;音量中等或稍小;音色稍暗,混声。

(二)开口鼻腔哼鸣

开口鼻腔哼鸣就是张大嘴,主要使用的鼻腔共鸣的一种哼鸣。

目的:体会高位置、声音焦点、混声;张大嘴,抬起软腭、小舌,拉紧后咽壁;克服演唱中张不开嘴,声音位置低,大本嗓,软腭松弛,咽壁软弱。

方法:平视,张大嘴吸气,打开腔体;发声时,声音贴住软腭、小舌部位,集中于眉心,从眉心透出;在吸气的状态上,沉稳用力,气息下行。

要求:张大嘴吸气,嘴型竖张,打开口腔。发音过程中,头部姿态可由平视逐渐略低。大牙抬起,软腭、小舌向上拉起、绷紧,后咽壁立起,嘴型由竖变横(横向拉开);音量中等;音色稍暗,混声。

二、咽腔哼鸣

咽腔哼鸣就是主要使用咽腔共鸣的一种哼鸣。对于体会歌唱时声音的集中、高位置,声带的闭合能力,咽壁的力量及明亮结实的音色有很大作用。

(一)闭口咽腔哼鸣

目的主要目的是:体会声音高位置、焦点,锻炼声带的张力,体会声带振动发音。具体训练方法可分为断音闭口咽音哼鸣和长音。

1、断音闭口咽音哼鸣

目的:感受声带振动,及眉心的焦点。

方法:平视,微笑;口鼻自然吸气;闭嘴,嘴角后拉,使用腰腹的力量,振动声带发音。

要求:发音时口内无空气和空间,上颚、舌头、下颚贴在一起;声音集中、明亮、结实。

2、长音闭口咽腔哼鸣

目的:体会声音的高位置、焦点,锻炼声带的张力和声带缩短变薄,边缘振动发音的能力。

方法:平视,微笑;口鼻自然吸气;发音时使用腰腹的力量,嘴角后拉;声音以声带为起点,从喉咽腔滑向鼻咽腔,从眉心射出。

…… 此处隐藏1628字 ……

关于科学发声的练习步骤相关文章:

★ 初中合唱社团活动方案

★ 小学音乐社团活动方案

★ 小班区域创设方案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5篇,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广播社团创意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拓展训练活动方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