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21 17:19:06 作者:壹号 字数:17332字

在习总书记的诸多著作中,最具大爱情怀的著作当属《摆脱贫困》一书,全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语言朴实,内容接地,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农村基层浓浓的慈爱,透露着对贫困疾苦的种种感知和同情。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摆脱贫困》读书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1

闽东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但在习近平同志看来,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头脑中的贫困”。一方面由于缺乏行动指南而陷入思路贫困或思想贫困,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行动的价值目标和人生信念而陷入信念贫困。这本书之所以取名《摆脱贫困》,意在突出语义双关,强调摆脱物质贫困必先摆脱思想贫困,而摆脱思想贫困必先摆脱信念贫困。

其一,摆脱思想贫困就要解放思想,自信自尊,崇尚行动,实事求是。为了克服闽东地区长期贫困造成的怨天尤人的消极情绪和人穷志短的自卑意识,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弱鸟先飞”的辩证法,鼓励看到闽东长处,弘扬闽东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始终强调集中力量搞“经济大合唱”;强调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内因,立足长远,“不图虚名讲实效”,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推动“渐进、累积式的变化”。这本书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典范,也为闽东乃至所有读者注入了行动至上的精神正能量。

其二,摆脱信念贫困就要“把心贴近人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和勤政爱民的道德修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始终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书中对党的建设、反腐倡廉有大量论述。在他看来,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政治立场和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官伦理与道德修养,其核心在于有爱民之心。因此,他不仅强调“知与行合一”,而且强调“心与行合一”。他结合群众路线方针,对儒家典籍中的格言与官箴做出了新阐发。这本书既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典传统相结合的典范,也是一本当代中国的“新官箴”,对于党员干部如何加强道德修养,勤政实干,爱民为民,都具有持久的教育意义。

其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摆脱“头脑中的贫困”,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文化自觉和文明自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使我们摆脱了物质贫困,但有些人却自觉不自觉中再次陷入了“头脑中的贫困”。西方历史终结论变成了新教条,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再一次解放思想,整顿党的作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承担起文明复兴的使命,都需要从《摆脱贫困》一书中汲取营养。今天重温《摆脱贫困》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2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期写的一本书,虽然时间过去了25年之久,尽管时代在变迁,社会环境在变化,但是现在重读此书,特别是细读《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官一场,造福一方》《把心贴近人民》《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等篇章,仍不觉得过时,文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哲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全书透露出强烈的“民本”思想、群众观点和服务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密切联系群众是干部的基本功”的要求如谆谆教导,激励着我要掌握好、运用好这一基本功。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共产党人过去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力量之源,而且也必将成为领导干部今后工作更加突出的“新常态”。本文就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谈读这方面的初浅认识。

…… 此处隐藏3813字 ……

★ 脱贫攻坚专题学习心得体会10篇

★ 2020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个人工作感悟5篇

★ 2020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10篇

★ 扶贫工作个人心得体会10篇

★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 决胜脱贫攻坚个人心得10篇

★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700字五篇

★ 2020扶贫工作个人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