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八妇女节读书征文稿

时间:2022-11-20 18:14:14 作者:壹号 字数:14611字

篇一:三八妇女节读书征文

三八妇女节读书征文

三八妇女节读书征文

今晚,没有自习,无须梳头,无须整装,一切都变得清闲、慵懒起来。我不喜欢城市的灯红酒绿,这种繁华似乎过于喧嚣,容易令人在狂热的夜生活中迷失自我。在这偏远的小乡镇,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我已习惯了这里独有的宁静和清新。而这种环境正好适合读书和写作。工作之余静赏红尘美景,呼吸没有烟尘的清新空气,品品茶,听听音乐,抑或捧起心爱的书本,进入自由的阅读状态,累了,放下书本,静立窗前,看鸟儿自由翻飞,天边云卷云舒,这对于我来说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想着今晚又可以好好独自享受这美好而又宁静的夜,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晚饭过后带上一本书漫步于校外丛林,一边赏景,一边对生活作一下理性的思考。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天, 然而我竟忽略了。暖暖的夕阳余晖穿透了整个身体,一直暖到心脏的最深处,我想这就是一种温暖的心情。望着远处的田野,似乎有新的生命在萌动,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生命如此的神奇,而我却差点忽略了这个季节,然而生命却不会因为人们的不关注而停止不前。它们在走,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不管有没有雨,有没有风,一直在顽强的生存。想到自己,有时因为工作、生活的不顺心,而心生抱怨,止步不前,在这些不息的生命面前,我有些汗颜!我想,无论今后我生命的天空如何阴晴变幻,我都要心向远方,迎着太阳,沐着风,和这一个个不屈的生命结伴而行,让自己的生命里永远都有一抹真正属于自己的不败的绿色。真是有春天的地方,就有希望啊!

走累了,坐下来,看着不远处因采矿而日渐裸露的荒山,听着那阵阵揪心、刺耳的机器轰鸣声(这也许是这块净土中唯一一处最败的风景,最不和谐的声音),我想。为了眼前一时的蝇头小利,而牺牲后世子孙几代人的幸福,这鼓胀的钱包里真的能盛满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每每想起曾经有这么一天,一个学生拿着作文本,笑得一脸灿烂,用溢满童真快乐的语调对其他的同学说:“这是老师批的!”因为,他的作文被我用红笔描了许多“~~~”,且得了“96”分外加“优”。这时,我的心里湿漉漉的,我想那就是幸福感吧。一个红对勾,一朵手折的小红花也许就能让一个孩子拥有了全世界。推己及人,我想如果换做我们什么事情都能够简单些,或许幸福来的就更容易些吧。

想到这二十几年,生活虽然比较清贫、寂寞,但生活在孩子的那种透明的世界里,没有孰是孰非的面红耳赤的争论,没有明争暗斗的尔虞我诈??只有雨打芭蕉的清静,我亦感到幸福与满足。细细的品来,繁华三千,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只不过是一场过眼烟云。在教育的这块晴空里,无风无云无雨,抛开世间繁华,抛开烦恼怨叹,只有自己一颗纯净的心,简单从容,就像这水滴成弦,须用简单、毫无利欲之心才能聆听成是美妙的乐音!

阳春三月天,也有让我始料不及的时候,刚才还暖阳斜照,一会儿就下起了雨,虽小树林离校不远,我疾步回走,但还是受到了雨的眷顾。不知怎的,我非但不懊恼,反而一身清爽。这一刻,我嗅到了雨袭烟尘的芳香,似乎也看到了被雨水洗礼后的更蓝的天,更绿的叶,更美的虹,更蓬勃的生命,更纯净、透明的世界! 人生又何其不是如此,在历经了世俗尘埃的沾染之后,如能去掉浮华和贪念,对生活不寄予过多、过高的奢求,最终能得到良知和道德的净化,又何愁我们的生活不简单、不充实,人生的天空不亮丽、不精彩!

回房后,随意地翻看手中的《意林》,任思绪一如草原上的野马自由驰骋。突然有这样一段文字映入眼帘:“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

我虽不敢妄自定义幸福究竟是什么,但是我却知道平和、健康、良好的心态是滋生幸福的沃土,得到它其实也很简单。

聆听自然、感受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甘于清贫、寂寞,怀揣纯真,平淡从容地工作,你就能得到幸福!

抛却过高的物欲,懂得感恩,积极、有爱地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

…… 此处隐藏1948字 ……

编辑老师为大家推荐的三八妇女节征文稿,还满意吗?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篇三:三八妇女节 征文

幸福与道路一样漫长

不怎么宽阔平坦的马路,路面上也不很干净,下了雨,会有一个又一个小水坑连成一片水洼,骑自行车的人速度稍快一点,就会溅得路边行人一腿的泥点,“哎西”,正想说点什么,伞一抬,四目相视,“走吧,走吧,老王,下雨了,骑慢点嘛……”,偌大个小县城,门口转一圈就能碰见个把熟人。我在这样的小县城里长大,以家为中心,直径200米画一个圆,就覆盖了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生活的极其单纯朴素,偶尔父亲骑车带我去几公里外的县郊就算是旅游了,但我好像从来没觉得无聊过,现在细想,应当归功于父亲的那些书。

我的父亲,酷爱读书,喜欢文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台上站了几十年,以自身的文学素养感染熏陶了无数学生。幼时,家里的几个书架都是父亲用木料敲敲打打自己做的,母亲负责给书架刷漆上色,淡雅的黄与白将那一本本书衬托的更加雅致。父亲的藏书很多,种类多,国别多,年代丰富,从司汤达的《红与黑》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从莫泊桑的《羊脂球》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从中国古典《红楼梦》到现代白话《狂人日记》,从意大利长诗《神曲》到中国“五四”散文诗《野草》。印象中,父亲没限制、也没刻意引导过我读他书架上的某种书、某类书,我就那么如饥似渴的阅读,空闲时只是读书,兴趣使然,愉悦之至。阅读逐渐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之后进入大学,我也选择了跟父亲同样的学习方向。

书,不仅用来读,还要研究,文学语言的选择与运用奇妙无穷,回转变换,组成了一本书籍后,到了各色读者手中,阅读心理不同,对于同一本书的体会又不同,人人心中都竖起模样不一样的哈姆雷特。我随着读书与研究书,逐渐强大了内心,开阔了视野,深深体味到书籍的无穷力量。

毕业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像父亲一样回家乡当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只身来到郑州这所城市扎根落地,成了“郑漂”一族。曾在城中村租房住着,工作也屡屡受挫,家庭矛盾不断,放眼望去,这座城市道路开阔、高楼耸立,人们来往匆匆,但全是陌生的脸庞,眼神空洞冷漠,在这里,就算是自己出了天大的事儿,似乎连一个倾听者都难以寻着,一切都需要我独自面对。我再次选择阅读,读对自己择业有帮助的书,读对自己走出困境有帮助的书,读能让自己不孤独落寞的书,由书交友,由书择友,读书与学习,最终让我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慢慢拥有知己,拥有平淡知足的生活。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入土为安,仅仅靠吃食只能存活,却不能有灵魂的活,阅读能健全人的灵魂,从小阅读,就像是把人生的线轴深埋进幸福的土壤里,无论道路曲折还是平坦,最后织出的人生画卷总能丰富多彩。如今,吾有幼子,日日与其诵读《三字经》,讲古时谚语寓言,不求他能博古通今,但求阅读能伴随他成长,幸福与道路一般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