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

时间:2022-11-23 17:20:11 作者:壹号 字数:3839字

复习总结,可作为复习提纲用

1、液压传动:利用密闭系统中的受压液体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传动方式

2、液压系统的组成:1、动力元件—液压泵。2、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3、控制

元件—各种控制阀门,如限压阀、换向阀和单向阀等。4、辅助元件—除上述三个部分

以外的其他装置。如油箱、滤油器、油管、管接头及密封件等。5、传动介质—液压油。

3、 液压传动的特点

优点:1)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质量轻。2)传动平稳,能实现无级调速,且调速范围大。3)液压元件质量轻、惯性矩小,变速性能好。可实现高频率的换向。控制、调

节简单,省力,操作方便。4)传动介质为油液,液压元件具有自润滑作用,有利于延

长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易于实现自动过载保护。5)液压元件易于实现标准化、系列

化和通用化,有利于组织生产和设计。

缺点:1)损失大、效率低、发热大。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厂工作。2)不能得到定比传动。3)当采用油作为传动介质时还需要注意防火问题。4)液压元件加工精度要求高,造价高。5)液压系统的故障比较难查找,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3、液压泵: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向系统供油。

液压马达:将泵输入的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而对负载做功。

4、液压泵的基本原理:吸油:密封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压油:密封容积减小,油液被迫压出

5、液压泵基本工作条件(必要条件):a.形成密封容积b.密封容积变化c.吸压油腔隔开

6、输出压力 额定压力 最高允许压力

实际流量

容积效率:

理论转矩: ω:液压泵的角速度p:泵的输出压 7、排量V(L/r);理论流量额定流量理论功率:

机械效率总效率

8、汽车上常用的液压泵有外啮合齿轮泵、内啮合齿轮泵、摆线转子泵和叶片泵等定量泵,

也有少数车型采用变量叶片泵。

9、齿轮泵通常情况下不能反转,因为此时径向力更大

10、困油现象产生的原因:齿轮泵要平稳工作,齿轮啮合的重合度系数必须大于1,于是总

有两对轮齿同时啮合,并有一部分油液被围困在两对轮齿所形成的封闭容腔之间

a→b,容积缩小,p↑ →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强行挤出,使轴和轴承受很大冲击载荷,泵剧烈振动,同时无功损耗增大,油液发热。b→c ,容积增大,p↓,→形成局部

真空,产生气穴,引起振动、噪声、汽蚀等。

困油引起的结果:由于困油现象,使泵工作性能不稳定,产生振动、噪声等,直接影响泵的工作寿命

消除困油的方法:在泵盖(或轴承座)上开卸荷槽以消除困油。

11、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齿轮泵工作时,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压力是不均匀的。

径向不平衡力改善措施:1.缩小压油口,以减小压力油作用面积;2.增大泵体内表面和

…… 此处隐藏0字 ……

齿顶间隙;3.开压力平衡槽,但会使容积效率减小。

12、泄漏分为:齿侧泄漏、径向泄漏、端面泄漏(泵压力愈高,泄漏愈大)

13、内啮合齿轮泵有渐开线齿轮泵和摆线齿轮泵(摆线转子泵)两种。

渐开线齿轮泵--小齿轮和内齿轮之间要装一块隔板,以便把吸油腔和排油腔隔开。

摆线齿轮泵--小齿轮和内齿轮只相差一个齿,因而不须设置隔板。

14、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小齿轮带动内齿环同向异速旋转, 左半部分轮齿

退出啮合,形成真空吸油。右半部分轮齿进入 啮合,容积减小,压油。月牙板同两齿

轮将吸压油口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