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区地质调查

时间:2022-11-23 16:02:45 作者:壹号 字数:5288字

【变质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以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理论为指导,以同一成因类型原岩建造的变质岩石或变质岩石组合为填图单位,以构造分析方法为手段,以地质事件为主线的填图方法体系。根据原岩建造的性质和改造作用的程度,可分为:1构造-地层-事件法;2构造-岩层-事件法;3构造-岩石-事件法。

…… 此处隐藏0字 ……

【变质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以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理论为指导,以同一成因类型原岩建造的变质岩石或变质岩石组合为填图单位,以构造分析方法为手段,以地质事件为主线的填图方法体系。根据原岩建造的性质和改造作用的程度,可分为:1构造-地层-事件法;2构造-岩层-事件法;3构造-岩石-事件法。

【区域变质岩分类】区域变质岩包括范围较广,生成条件比较复杂,分类及命名方案很多。程裕淇等(1963)以变质原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与变质后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为依据,并参加格鲁宾曼的化学矿物分类法、尼格里的化学分类法,以及哈格尔、埃斯科拉、巴特尔等人的分类法,将区域变质岩石分为九个常见类型和五个不常见类型。其中常见的有九类:碱长片麻岩类、云母片岩及云母片麻岩类、斜长片麻岩类、含云母变粒岩及云英片岩类、斜长角闪岩及角闪片岩类、钙硅酸盐岩类、大理岩及白云石大理岩类、石英岩类、滑石片岩及蛇纹片岩类。不常见的有五类:钠闪石岩及硬玉岩类、磁铁岩类、刚玉岩类、变质磷块岩类、变质砾状碎屑岩类。

【变质侵入体类型】经变形变质改造后的侵入岩。按其原岩类型分为:变超镁铁质岩、变镁铁质岩、变中性岩及变花岗岩石等;按变质程度分为:高级变质侵入岩,中低级变质侵入岩。高级变质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麻粒岩-片麻粒岩区等,一般以长英质片麻岩为主体,与层状橄榄岩、辉长岩、斜长岩及不同性质的表壳岩等组成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系或正常的钙碱系列岩系。中低级变质侵入岩主演是花岗质类岩石,常具多期侵位特征,除分布在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区外,常见于一些年轻造山带核部。

【变质深成侵入体】形成于地壳深处(>2-3千米),由岩浆缓慢冷却凝固生成的全晶质粒状岩石(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再经变形变质改造而成的侵入岩体。深成侵入体的产状主要有:1简单深成岩体;2复杂深成侵入体;3复式深成侵入体;4叠加复式深成侵入体;5环状花岗岩类杂岩体。变质深成侵入体,主要指分布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麻粒岩-片麻岩区内的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花岗质-闪长质片麻岩。其次为造山带核部变形变质花岗岩中具深成侵入体产状特征的岩类。

【变质表壳岩系】经变形变质改造,原岩为沉积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变质岩层。其中时代较老(一般为前寒武纪),分布在麻粒岩-片麻岩区及造山带核部的深成侵入体内,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难以建立层序的变质岩层的包体与捕虏体等,称表壳系。表壳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富硅铝的变粒岩、浅粒岩、石英岩及部分钙质岩石、斜长角闪岩、超镁铁质岩等。时代较新,成片、成带分布,可以建立层序的常称变质岩系。

【动力变质岩分类】指发生在强烈地壳错动带内,由机械作用占主导地位形成的变质岩分类。按其变形特征与形成机制分为由脆性破碎形成的碎裂岩和由塑性变形形成的糜棱岩,还可进一步按其结构构造、基质性质和重结晶变质在详细划分。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作如下具体划分(见表)

【动力变质岩野外分类命名】对动力变质岩野外宏观特征、结构、构造关系进行的分类。如在山西省五台山1:5万试点图幅变质岩区,依据五台山岩群中动力变质岩的野外宏观特征,以片状、柱状、线状及瘤疖状(或斑块状)四种结构的配比关系,以及原岩类型与结构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瘤疖岩类、特殊构造片岩类(麻片岩、英片岩、粒片岩、纹片岩)、线片岩类(线麻岩、线片岩、线柱岩)、构造片岩类。

【灰色片麻岩】又称长英质片麻岩。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片麻状岩石。它们呈大面积出现在太古宙的高级变质区,其中常有大小不等的各种变质岩的夹层或包体。岩石外表为灰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中酸性斜长石和石英,不含或含很少量钾长石,常含有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有时含少量辉石和石榴子石。一般为中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变质作用为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构造变形作用十分强烈。目前对灰色片麻岩的成因尚存在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中酸性侵入岩经变质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