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11-23 13:37:56 作者:壹号 字数:6426字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联合检测,观察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监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奥林帕斯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中HbA1c含量及尿液中umALB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非肾病组umALB无明显差异(P〉0.05),HbA1c轻度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组umALB、HbA1c明显升高(P〈0.01))

1 0 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年 1月第 2 08 2卷第 2 3期 C i J o r o 1 e 0 . 0 2 No 2 h M dDu A o. c 0 8 V 1 n g D 2 . .3.

及阴道有触痛性的硬结节,多粘于子宫的后方,活动受宫体限, 5.%;占 0 0附件包块, 62;占4 .%骶韧带增粗, 4 .%。占 37

并伴随月经来潮出现增大、疼痛、至破溃出血等体征。国甚 外文献报道本病发生率为 0 0%一 .4%,继发于剖宫 .3 005可产、肌瘤剔除、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等术后。其中继发于剖

13特殊检查 .镜检查。 2结果

①直接活检:病检,局部多点取材;②腹腔

宫产术后最为常见典型特征是:为有剖宫产手术史的育①均龄妇女;②腹壁切口处可扪及结节或包块;③肿物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或触痛。 本组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l, 3例因为术中常规宫腔清理,使蜕膜及再生子宫内膜的基底层有机会游离至手术的创面及腹腔。人工流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缘于人流术过程中的操作,腔内吸管局部压力较低以外,宫

2 1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剖宫产发生子宫 .

内膜异位症比例较高,占总发生数的 6.7, 4 1%其余依次为人工流产术 ( 11% )宫外孕 ( .0 ) 1. 7、 98%。2 2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 .时间最早出现在 0 5年内, .最多见 1—2年,别占 4 . 1分 1 1%和 3 .3。 3 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患者中为较常见的良性疾病。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复黏膜以

其他均处于正压,为负压,腹腔当两者形成较大压力的一瞬间,就会造成宫腔内血液经输卵管逆流;手术中使用宫缩剂, 宫缩过程是促进宫腔血液逆流的又一主要原因。减少医源性腹壁切口内膜种植几率体会:中加强责任术

外的部位时,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称其结构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相同,有腺体,也有间质。月经中期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出现增生分泌的改变。形态学上完可全良性的内膜组织,却可以像恶性肿瘤一样的播散,种植与转移。患病率目前有逐渐上升的均势,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

详,内异症期越晚,病变越活跃,术后复发危险越大。在内膜基质中可见铁沉积则异位病灶的基质中沉积较少,近病灶的腹膜中沉积最多]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成正比,严

心,注意切口护,保特别是在缝合腹壁切口应先冲洗切口。前 剖宫产术中应注意防止宫腔内容物溢人腹腔,在缝合子宫切口时,勿使缝线穿过子宫内膜层。提倡剖宫产术后哺乳以推迟月经,对腹腔切口瘢痕内异症的发生和预防可能有益。妇

科手术尽量避免接近经期施行,必须进行时,中操作要轻术柔,避免用力挤压宫体,则有可能将内膜挤入输卵管、否腹腔。 参考文献[]朗景和. 1 第七届国际子宫内异症会议纪要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0 12 ( )4 - 1 20,8 1:04 . 3

格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本病的关键所在。子宫内膜种植各种途径均已得到证实,壁子宫内膜腹

异位症是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种植类型,手术操作中将具有种植功能的子宫内膜种植到切口所致,在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可发生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同的增殖期、泌期、脱性出血等变化,而导致局部肿块的形成,分剥从

[]孙锡兰.宫产率上升因素分析. 2剖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0, 2 45 0( ) 13 2:4 .

[]刘惠琴. 3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1 2例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0 7,6 6)7 778 20 1 (:7 -7 .

…… 此处隐藏0字 ……

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苏立莹【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 b l) H A c及尿微量白蛋白(m L ) u A B的联合检测,观察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监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奥林帕斯 A 6 0型全自动生化 U 4分析仪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中 H A1含量及尿液中 u A B含量。结果 b c 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病非糖 H A1 b C肾病组 u AL m B无明显差异( 00 ) H A c P> . 5, b 1轻度升高 ( P<00 )糖尿病肾病组 u L H A c明显 .5; mA B、 b 1升高 ( 0 0 ); P< . 1 )糖尿病。病组 H A C u L肾 b 1、mA B均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 ( 0 0 ) P< . 1。结论是监

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展、转归的良好指标,mA B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可升高, u L二者联合检测具有互补作用,既可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的存在,又可提示病变是否累及肾脏及病损程度,监测糖尿病是肾病的发生及监护治疗的良好生化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b 1 )尿微量白蛋白( m L ) HA c; u A B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其起病隐匿,病程迁延,一旦发生则难以逆转。早期阶段常规检验方法难以发现蛋白尿的存在, u A B的测定结果却明显而 mL增高。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 H A1及 u L b c mA B的测定, 观察其在糖尿病肾病病变中的意义,从而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作者单位: 7 0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检验科 1 00 3

1资料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

选自 20 - 0 0 62 8年在白城中心医院住院的 0

糖尿病患者 8 0例,中男 4其 4例, 3,女 6例年龄 3 0—8, 3岁平均 5.岁, 7 1均按 WHO诊断标准分型为 2型糖尿病,中糖其尿病非肾病组 4 0例,糖尿病肾病组 4 0例。正常对照组 2 0例,均为本院体检正常者,中男 1例, 9例,其 1女年龄 3 5 O O岁,平均 4 . 6 5岁。

12仪器与试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