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精品)

时间:2022-11-23 09:30:54 作者:壹号 字数:15087字

五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

第八单元

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进行编排。《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使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

配合本单元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搜集革命领袖的故事,交流毛泽东等伟人的影片内容;读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作品;并紧密结合本单元阅读和综合性学习进行习作练习。

学习这单元关于毛泽东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作为凡人的情怀。围绕“走近毛泽东”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领袖有进一步的了解,结合课文学会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阅读相关的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积累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其凡人的情怀。

4.在感受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5.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学写梗概。

6.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训练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7.举办语文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收获。

【重点】

1.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其凡人的情怀。

2.抓住课文中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讲述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训练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练习写故事梗概。

《七律·长征》 2课时 《开国大典》 2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课时 《毛主席在花山》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 3课时 回顾·拓展八 1课时 总课时 10课时

25 七律·长征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全诗字里行间表达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 此处隐藏2555字 ……

师:如何理解“乌蒙磅礴”?(引导学生理解乌蒙山的危峰兀立、高山峻岭、气势磅礴。) 师: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面对的困难之大。)

师:但是在我们红军战士眼里,“五岭”和“乌蒙”是什么?(细浪、泥丸。)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言其渺小,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乐观豪迈的精神气概,显出红军的伟大。)

师:句中有两个动词,是哪两个?怎样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二)品读颈联。 (齐读颈联。)

(教师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师:“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云崖暖”指心里暖,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师讲述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师引导学生理解“寒”写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师小结: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