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医药信息学发展大会”征文通知

时间:2022-11-22 15:00:27 作者:壹号 字数:6732字

维普资讯

20年 2 06月第 1卷第 2 3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9 7

化功能正常 (包括肾阴充足)湿热之邪才易于祛除。所以,,临床治疗湿热证时,非常注意辨别患者有无阴虚特别是肾阴虚之征象,口干、手足心热、潮热汗出、腰痛、足跟疼痛;如 或阴虚之舌象,如舌质黯红、有裂纹、少津、边尖少苔。治疗则是在清热祛湿方中佐以女贞子、墨早莲、桑椹、白芍等

素嗜食辛辣,已戒烟 5个月。中医诊断:口疮。辨证:湿热内蕴熏蒸,血瘀扰心。治法:疏肝健脾、清热祛湿、活血、 清心安神。方药:柴胡 1,芩 1, 0g黄 0g半夏 1, 0g干姜 1, 0g 黄连 1, 0 g胆南星 6 g郁金 1,, 0 g白芍 1, 5 g白术 1, 0 g生薏苡仁 3 , 0 g紫草 2 , 0 g蝉蜕 6g女贞子 1,, 5 g墨早莲 1, 0g清水全蝎 6 g白芷 l,珠母 3,, 2g珍 0 g僵蚕 1, 5 g甘草 6 g 。7剂,日 1剂。另,肝油丸 1丸, i:维生素 B 5m, i;每鱼 Td, g T d

滋而不腻之品,特别是与白术、生薏苡仁同用,即可救所伤之阴,又无恋邪、助湿之弊,从而取得良好疗效。3活血化瘀助湿热消退

复方维生素 B片, i:维生素 C 0 1, i:口腔溃疡膏外 Td . gT d用。注意饮食调节,辛辣。忌

湿热和瘀血均为有形之病理产物,者常常相互影响。二 郭师认为,湿热与瘀血并见的病机主要有:①湿热阻滞,血停成瘀。湿热重浊粘滞,易阻滞气机、留滞经脉,从而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血瘀。如《医学入门》所言:“盖阳气无形,阴血有质,必湿热涩血,而后发为痈疽。”②湿热伤正,日久成瘀湿热留连曰久,耗伤正气,运血无力,行缓慢,血渐成瘀血。③湿热伤络成瘀。湿热日久灼伤脉络,血运失常。而成血瘀。 郭师认为,由于湿热病邪的特点,决定了湿热为患多迁延日久,随着病程的迁延,正气渐虚,经脉受损,从而形成湿热血瘀相合为患的局面。因此,临床治疗湿热证时,同时关注患应

20 0 3年 5月 2 3日复诊: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舌黯红, 苔薄黄稍厚腻,弦滑。治守前法,脉上方加延胡索 1、大 0g蜈蚣 3条、合欢皮 2

。7剂,日 1剂。 0g每 20 0 3年 8月 1 1日复诊:服药后口腔溃疡逐渐愈合已 1 个半月, 0 d前因儿子上大学筹款、着急,发口腔、舌、 1又 咽部溃疡、疼痛,响睡眠、进食,便成形,影大日二行,口粘多液(口中粘液多、口疮重,液减少、口疮轻)舌红黯,粘,苔黄厚腻而滑,脉弦滑数。治守前法,上方加石菖蒲 1, 0剂后 0g 1口疮渐愈。

者有无血瘀之象,兼瘀血者应在清热祛湿的基础上佐以活对血化瘀之品,轻者用丹参、赤芍、苏木、五灵脂、炒蒲黄、 僵蚕等:重者用全蝎、蜈蚣、穿山甲。郭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如此配伍不仅能消除瘀血之证,而且有利于打破湿

按:患者就诊时除局部症状外,只有口粘、睡眠差、舌红黯、尖红,苔黄厚腻等寥寥数证。口粘、苔黄厚腻符合湿热特征;睡眠差、舌尖红、舌溃疡均为湿热扰心、心火内郁之象;舌黯、疼痛当有瘀血为患。方中柴胡、黄芩、半夏、 白术、生薏苡仁、干姜、黄连疏肝健脾、清热祛湿;白芷、 僵蚕宣郁除湿;紫草、蝉蜕凉血透热:全蝎活血、通络止痛: 珍珠母清热安神;郁金、胆南星清热、化痰、活血、开窍以祛扰心之邪;女贞子、墨旱莲既防苦燥伤阴,无滋腻之弊。又 全方疏肝健脾、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具有良好的清热祛湿之功。初诊 7剂未见明显效果,虑辨证无误,考乃湿热内蕴日 久所致,治疗当假以时日。故守前方,加延胡索、大蜈蚣增强通络止痛之功;合欢皮疏郁安神,再进 7剂,果然口疮渐愈。本例成功贵在抓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一病机,并

热瘀血胶着为患的恶性循环的局面,加速湿热的消退,缩短湿热证的治疗周期。

由于社会发展的变化,辛辣、肥甘、醇酒等饮食结构失衡和饮食过度己成为危害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之加现代医学水平不断提高,患者带病生存期延长,临床证型也其呈现出多样化。因此,代临床治疗中运用单一治法的机会现已很少,多的是根据证型的兼挟情况,更制定合理的、主次分明、两法或数法合用的治疗方案。郭师治疗湿热证的特色,即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湿热之易伤 (阴虚)、易兼 (血

瘀)总结出的临床治疗经验,并将其与治疗湿热证的传统诸法灵活组合,用于复

杂湿热证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4典型病例

…… 此处隐藏73字 ……

患者, 4岁, 0 3 5月 1男, l 2 0年 6日初诊。年来, 1患者咽、舌、唇部等口腔黏膜反复持续溃疡,时轻时重。在口腔科诊

时口疮轻,见,可当时从湿热论治是准确的。情志变化为其复发的诱因,说明肝气不舒与湿热之间的病机关系是客观存也在的。

断为“口腔黏膜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 (或腺周口疮)曾用”,强的松、维生素、抗生素等药治疗,状有所减轻。现证:症 舌、唇均有溃疡、疼痛,口不干,口粘,但纳食受影响,大便不干,间疼痛影响睡眠,夜舌红黯、尖红,苔黄厚腻,脉弦沉。平

参考文献:[]李冬华.“泄”源流释疑[]上海中医药杂志,0 3 3 () . 1疏 J. 20, 72:8

(收稿日期:2 0- 8 2,辑:梅智胜) 0 5 0- 1编

“首届中医药信息学发展大会”征文通知为了庆祝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成立 2周年, 5拟定于 20年 4月在北京召开“ 06首届中医药信息学发展大会”。根据国内外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的趋势,本次大会主要研讨中医药信息数字化研究、中医古籍研究、中医药情报学研究等热点问题。 文稿要求:①来稿须为未发表论文,字数 2 0— 0 0为宜;②论文内容新颖, 0040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文字简练,要求有自己

的观点和见解;③论文须用电子邮件发送,邮件主题应注明“首届中医药信息学发展大会征文”字样。④每篇论文须寄审稿费5。 0元⑤截稿日期: 0 6年 3月 1 20 5日。- a l ja gb m i .i tm a . n联系人: E m i; i nd ̄ a lcn c . c c;蒋丁;电话:4 14卜30,4 72 8 6 04 1 2 46 0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