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时间:2022-11-21 18:15:37 作者:壹号 字数:5691字

七只乌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文章读通顺、流利。 2、理解文章内涵,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妹妹对哥哥的亲情之爱。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美丽的童话,为我们每一个爱幻想的孩子插上了一对色彩斑斓的想象的翅膀,它犹如阳光,沐浴我们身躯,让我们心灵变得美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格林世界,一起遨游在这美丽的世界里吧。 二、作者简介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的合称,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的搜集者。两人因经历相似,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他们共同整理《格林童话》。

代表作品有《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睡美人》等。

三、感知文章,体悟真情

1、播放七只乌鸦动画片,初步了解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漂亮可爱妹妹的句子。 (1)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探讨描写妹妹的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自己心爱的小女儿很快健康打起来,而且一天比一天更美了。

3、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为什么七个哥哥会变成乌鸦? (2)小姑娘离家出走是为了什么?

(3)寻找哥哥路途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谁又帮助了她? (4)在玻璃山上,她怎样打开了开山的门?这一举动表现了妹妹怎样的品质?

点拨:掏出刀,隔断自己的一根手指,把断指塞进锁孔里。 关心哥哥、爱哥哥。 四、探究展示

再读课文,说说妹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妹妹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 总结

因为父亲的一句无心诅咒,七个哥哥变成了七只乌鸦飞走了。妹妹长大后,决定走遍天涯去寻找哥哥,她历尽艰险,终于解救了哥哥。故事中妹妹对哥哥的亲情之爱令无数读者感动。

教学反思:

黄山绝壁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美文的语言美、情景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一起去欣赏冯骥才笔下的绝壁松吧。 二、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三、整体把握文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朗读中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4-9):写黄山绝壁松:顽强的生命力、非凡的性格和精神、强者的品质。

第三部分(10):以“绝壁之松,则是黄山的灵魂总结全文。 四、问题探讨

1、小组讨论,黄山绝壁松美在哪里? 2、教师点拨 (1) 美在立意

黄山,是以石头闻名,作者而却选择生长着“极高的地方,天

寒风疾,草木不生,苍蝇也不去那里的”的绝壁之松。不但使读者从全新的角度领略了黄山别样的美丽,而且使心灵得到启迪。

(2)美在形象

本文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激人奋进的形象。刚强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坚韧是一种不放弃的决心;适应是无法战胜挫折时的上策;忍耐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奋斗是一种极度争取的表现。

(3)美在语言

我们如果认真地去品味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便会有美不胜收之感,使人身临其境,而且用了许多修辞,语句有力,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黄山绝壁松的精神。

(4)没在结构

作者从石头顽强拼搏的野松入松,用全景、远景、特写、写意等多种手法,从黄山绝壁生存的环境、生命的蓬勃旺盛、它们具备的品质等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福福令人敬畏的生机勃勃的黄山绝壁松的感人图画。 五、谈谈读后感

交流。 摘抄好词好句。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 此处隐藏0字 ……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三、整体把握文章

第一层(1-2小节)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层(3-5小节)写生动细腻的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层(6-7小节)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四、问题探讨 1.作者写了哪些鸟?

《鸟》并不限于某一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鹭鸶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鸟”

2.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