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名解 -

时间:2022-11-21 03:52:15 作者:壹号 字数:20412字

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又称适应性免疫,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物质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具有后天获得、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的特点。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是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这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生理反馈调节,仅针对被抗原活化并发生克隆扩增的免疫细胞,目的是限制抗原特异淋巴细胞克隆的容量。诱导凋亡的机制主要是Fas/FasL途径。 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体液免疫初次应答时,大量抗原可激活表达不同亲和力BCR的B细胞克隆,而这些B细胞克隆大多产生低亲和力抗体。当大量抗原被清除或再次免疫应答仅有少量抗原出现时,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会优先结合抗体并得到扩增,最终产生高亲和力抗体,此即为抗体亲和力成熟。B细胞成熟过程中的阳性选择也是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机制之一。

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重链/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重链/轻链的重拍。作用是保证遗传上杂合子的个体的B细胞克隆单一的特异性。 锚定位anchor position:HLA的抗原结合槽与抗原肽互补结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位,称锚定位。 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在该位置抗原肽与HLA分子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称为锚定残基。 抗体antibody: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抗原提呈细胞APC: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自身免疫病AID:是在某些内因和外因诱发下,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持续迁延的自身免疫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造成了自身细胞破坏、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病症。

C3转化酶C3 convertase:补体系统中可将C3催化分解为C3a和C3b的酶。经典途径c4b2a,旁路途径c3bBb,MBL途径MASP1。

C5转化酶C5 convertase:经典途径c4b2a3b,旁路途径c3bnBb。

细胞黏附因子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细胞的识别,细胞的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是免疫应答、炎症发生、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 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的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趋化因子chemokine: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对不同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类别转换class swiching: B细胞在Ig重链V区基因重排后其子代细胞中的重链V区基因保持不变,但C区基因则会发生不同的重排。IgM是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的抗体,但随着B细胞受抗原刺激和T细胞辅助而活化及增殖,其重链V区基因从连接Cu转为连接Cr、Ca、Ce,因而分泌的抗体类别转换为IgG、IgA、IgE,抗体重链的V区保持不变。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转换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或同种型转换。

克隆清除clonal deletion: 在T细胞发育后期,新产生的单阳性细胞迁入胸腺髓质区,如果

…… 此处隐藏5208字 ……

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库中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同系移植:遗传基因完全相同或基本近似个体间的移植,一般不发生排斥反应。 TAP相关蛋白:

胸腺微环境:主要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因子组成,是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最重要的组分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必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抗原,如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原时无需T细胞辅助的抗原,分为TI-1Ag和TI-2Ag,TI-1Ag如细菌脂多糖等,既含抗原表位,又具丝裂原性质;TI-2Ag含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如肺炎球菌多糖荚膜、聚合鞭毛等,通过交联BCR刺激成熟B细胞应答。 耐受原tolerogen:诱导耐受形成的抗原称为耐受原

Toll样受体:PRR,1、2、4、5、6表达于细胞膜上,3、7、8、9表达于胞内器室膜上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TAP:由两个6次跨膜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在ER膜上形成孔道,以ATP依赖的方式主动转运抗原肽通过孔道进入ER腔内

肿瘤抗原: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隐蔽细胞:在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迁移的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