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案

时间:2022-11-21 01:50:50 作者:壹号 字数:2925字

《相信未来》教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培养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朗读体悟,理清思路,寻找意象,品味意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前预习】

(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食指: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走近时代(背景):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

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在阴云密布的时代,《相信未来》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人字里行间。

(二)、基础积累

…… 此处隐藏0字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灰烬( ) 摇曳( ) 睫毛( ) 瞳孔( ) ....

轻蔑( ) 惆怅( )( ) 不屈不挠( ) ....

(三)、整体感知

1、朗诵全文,把握诗歌的节奏,体会作者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2、阅读课文,明确每节诗的主要意思,理清全诗的基本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