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时间:2022-11-21 01:10:14 作者:壹号 字数:142963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 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四(X)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XX,合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

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8课时)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课时 3.括号………………………………………………… 3课时 (二)观察物体(二)(3课时) (三)运算定律(11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5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 6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课时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课时 4.分数与单位换算…………………………………… 3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6.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三角形(5课时)

1.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 2.三角形的分类……………………………………… 1课时 3.三角形的内角和…………………………………… 2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1.小数加、减法……………………………………… 2课时

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课时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3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八)统计(3课时 )

1.平均数……………………………………………… 1课时

…… 此处隐藏37037字 ……

重点: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五、【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1 小数加减法(一) 主备教师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目标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1.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与难点 2.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课型 新授课 4257+4305 = 8350—737=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 )部分,右边是( )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 3.00 =( ) 0.200 =( )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 ) 14 =(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 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 只是要多小数点。 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P72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1 小数加减法(二) 主备教师 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目标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1.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与难点 2.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出示例2 和上一例题有什么不同?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呢? 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根据是什么? 在小数加减法中,要想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什么相同啊? 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 独立验算,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课型 新授课 小结: 小数的加 减法的验算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的。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P73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会了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1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主备教师 1、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与难点 2.难点: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课型 新授课 0.7+0.8 6.7+1.1 5+6.5 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可以简便计算吗? 156+48+244 1000—356—444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3(1)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递等式: 7.45+5.8+4.69 7.45 =13.25+4.69 5.8 =17.94 + 4.69 17.94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出示例3(2)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6.45-8.3 20-(6.45+8.3) =13.55-8.3 =20-14.75 =5.25 =5.25 3、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P76做一做1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1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主备教师 1.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2.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3.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1.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难点:能正确、灵活应用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迁移。 1、口算(小组开火车)。 6.52+0.48= 3.6+6.4= 2.54-0.54= 0.17+3.83= 5.47-2.47= 4.8-1.8= 2、计算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1、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 课型 新授课 a+b=b+a (a+b)+c=a+(b+c) a-b-c=a-(b+c) (2)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3、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4)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2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新知应用 出示例4:0.6+7.91+3.4+0.09 怎样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汇报: 0.6+7.91+3.4+0.09 0.6+7.91+3.4+0.09 =8.51+3.4+0.09 =(0.6+3.4)+(7.91+0.09) =11.91+0.09 =4+8 =12 =12 比较不同的算法,发现规律:那种方法简便?第二种方法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证明了什么? 小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同样使用,那么我们在进行小数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的去采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巩固练习 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1 练习十九 主备教师 1、能熟练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2、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进行简便计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与难点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 1、复习旧知。 (1)口算。 0.7 + 1.3 = 0.25-0.05 = 多媒体课件 初备 课型 练习课 修改部分 (2)用竖式计算。 2.94 + 12.68 = 20 - 10.08 = (3)简便计算。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2.74 +3.9 + 0.26 = 5 - 1.34 - 3.66 =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十九。 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提出问题: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反馈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改写的,小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80页第1题、教材第81页第5题。 出示题目后,可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完成教材第80页第2、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教材第81页第6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反馈解决问题的情况。 2、完成教材第81页第7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3、完成教材第81页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巩固知识。 (1)你是如何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的?如何进行简算? (2)你能运用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