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与控制考试专用

时间:2022-11-21 00:58:26 作者:壹号 字数:4534字

交通管理:是根据有关交通法规和政策措施,采用交通工程科学与技术,对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和环境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交通流合理的引导、限制、组织和指挥,以保障交通安全、有序、畅通、舒适、高效。

交通控制:运用各种控制软硬设备,如人工、交通信号、电子计算机、可变标志等手段来合理的指挥和控制交通。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认识并遵守道路交通流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原则、方法、措施,不断提高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效率和质量,以求得交通安全性更高、延误更少、运行时间更短、通行能力更大、秩序更好和运行费用更低,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与经济、交通与环境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出行质量的提高服务,使交通运输达到安全、有序、畅通与高效。

…… 此处隐藏0字 ……

交通管理与控制作用:第一,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能挖掘现有道路设施的潜力,提高道路使用率,充分发挥其通行能力;第二,通过交通管理与控制能协调解决路少、车多、人多、交通堵塞、公害严重的矛盾;第三,交通管理与控制有知道作用,先进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理念能引导合理的交通需求,指导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第四,实施交通管理与控制需要的投资少,但效率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很好。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演变:第一阶段,交通管理的产生与传统交通管理(TTM);第二阶段,交通系统管理(TSM);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TDM);第四阶段,智能化交通管理(ITS)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原则: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和均衡原则,节源原则,均衡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交通需求管理的含义(TDM):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和公共交通管理局定义为:通过增加车辆的占有率或者通过影响出行的时间和需要,使运输系统运送旅客的能力达到最大。加拿大维多利亚运输政策研究所出版的《交通需求百科全书》定义为:采取多方面的策略改变人的出行行为(出行的时间地点和交通方式),以增加交通系统的效率,实现具体的规划目标。中国一些学者定义为:在满足资源(土地、能源)和环境容量限制条件下,政府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经济杠杆、政策、法规和信息发布等交通行为控制方法,对交通需求总量、出行方式及时空分布进行科学的控制与调节,从而使供需达到相对平衡,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1.适度控制城市小汽车出行量,鼓励出行者采取对社会更加有效的交通行为,引导机动车出行者合理使用有限的道路资源,使道路交通设施法规最佳效能,从而缓解由交通供给不足带来的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2.通过政策和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各类交通方式的用户属性,从全局优化、可持续发展角度引导出行者的方式方法选择行为,在满足运输需求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区域内合理的交通系统结构目标。3.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综合系统的规划用地性质、类型和强度,适度控制或减少拥挤区域内交通发生源和交通吸引源。4.促进城市与区域用地的合理化,并协调城市用地规划和城市交通设施之间的矛盾,为区域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和经济发展提供基础。

交通需求管理的意义:作为城市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解决交通事故、交通拥挤、交通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交通需求管理基本策略归纳为3种途径:1.通过交通源的调整,减少交通发生量、吸引量。2.通过交通方式的引导和私人小汽车的高效利用,减少汽车交通量。3.通过出行车辆的出行时间和路径的诱导,实现交通在资源上的时空均衡分布。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层次性:1、城市性质、规模、结构与功能定位层次;2、城市总体规划层次;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层次;4、交通监控、组织与管理层次。

交通需求管理主要策略:1、出行产生阶段;2、出行分布阶段;3、出行方式选择阶段;4、出行路径和时间选择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