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时间:2022-11-21 00:35:24 作者:壹号 字数:2637字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溶解性及饱和溶液的复习理解并记住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通过实验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学习过程。

3、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相关的图示信息。了解结晶的概念及结晶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解度的涵义。

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运用的主要教学法有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等。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为溶解度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材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溶解性限定因素的认识细化、对溶解性实质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两种表示方法——表格法、坐标法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妙。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铁和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吗?(不能)事实上,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影响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做出大胆的猜想。

…… 此处隐藏0字 ……

2.探究活动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1)学生猜想(其间贯穿师生活动,配以媒体展示)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溶质的种类 溶质不同,溶解性不同

溶剂的种类 溶剂不同,溶解性不同

温度的高低 温度不同,溶解性不同

(2)教师讲述:怎样才能知道这三个猜想是否正确呢?(用实验验证)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可能有多种,我们在设计实验验证某一因素的影响结果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变量的控制)。控制变量法是开展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研究多个因素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我先做一个验证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实验,首先用纸槽将氯化钠加入试管中,可以阅读教材40页的内容,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3)学生设计探究实验2、3的方案(提供的药品是硝酸钾和熟石灰各1g;探究实验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