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学中玩、玩中学”-主报告

时间:2022-11-21 00:09:53 作者:壹号 字数:2164字

“学中玩、玩中学”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学中玩、玩中学”是我们经过十几年小学科学(自然常识)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建立在“玩”的基础上,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的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这种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凸现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玩”为主线,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玩”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把儿童培养成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 此处隐藏0字 ……

主报告

一、 研究背景

1. 十几年小学自然教学的经验积累,是本课题研究的缘源。

自从喻伯军老师1987年任教自然(常识)课以来,尝试在课堂中引入“玩”的活动,让学生边学边玩、边玩边学,逐渐发现“学中玩、玩中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1990年以后逐步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一些教师也在课堂上模仿运用。为了更好的运用“学中玩、玩中学”这种教学方法,1996年开始成立余姚市常识课题组进行专门研究,后来又申报浙江省立项进行理论研究,总结提高。

2. 课程改革的蓬勃兴起,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时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1]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