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作文300字

时间:2022-11-22 15:45:28 作者:壹号 字数:20243字

篇一: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和觉悟,也是人生的大智慧,懂得感恩报恩,品行才能升华,关系才能和谐,生活才能美好。

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学会了感恩,你就学会了做人。?感恩,是一种回馈生活的方式,它源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它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是我们成就成功人生的支点、获得幸福生活的源泉。人生在世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感恩。?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作为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来说,更应该有情有义、知恩图报。今天我就围绕?感恩是一种修养和境界,作为‘四有’革命军人就要在理解感恩内涵中塑造品行;感恩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作为‘四有’革命军人就要在懂得报恩中尽责立行;感恩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作为‘四有’革命军人就要在工作实践中争光添彩?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学习。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内容:

一、感恩是一种修养和境界,作为“四有”革命军人就要在理解感恩内涵中塑造品行

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是做人之本、立身之基、处世之道。感恩是每一个军人必备的品行修养和道德准则,也是争做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内在要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表述为?仁?、?义?、?孝?等,都包含着?感恩?情结,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南北朝时,南朝梁国的著名文学家庾信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他出使西魏期间,梁被魏国所灭,他被扣留在长安, 魏国封他做大官,但是庾信不为所动,他想的是回到梁国报效国家。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国和家乡,他在《征调曲》中写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意思就是吃果子的时候要想一想结果的果树,喝水的时候要想一想流水的源头。? 以此来表达不忘故土,对国家的感恩。无独有偶,在近代也有一位像庾信一样的人,这就是第二个故事的主人翁钱学森。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想要回国效力。可是美国当局极力反对,一位美军的领导人曾说过: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面对美国的监视、限制、重重阻挠,钱学森没有屈服,最终回到了热爱的祖国,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

这两个故事,一古一今,时间上相隔了两千多年,但却是惊人的相似,都体现出了浓浓的爱国情,体现出了中华文化中?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思想。可以看出,中国

上下五千年,感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此处隐藏3434字 ……

一是要知父母的养育之恩。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时时刻刻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孟郊在《游子吟》中这样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对于父母的良苦用心却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志入伍后,一年到头都不给家里写一封信,缺钱花时才想到给父母打个电话;有的同志在部队吃点苦头、受点挫折,就认为父母不该把自己送到部队来,甚至和父母对着干。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女孩,大二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离开了人世,因为家庭经济的拮据,女孩四年来一直都没有回过家。眼看着毕业的日子就要临近了,女孩唯一的愿望就是快快回到家中,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妈妈。然而,当女孩满怀思念和激动的心情回到家时,家里却大

门紧锁!后来,邻居告诉女孩,她的母亲早在两年前就去世了。在母亲去世前,她用自己的肾换来了女儿的学费,并托付邻居每学期按时将钱寄给女儿,还特意嘱咐邻居一定要记得给女儿写回信……女孩听到这一切,发疯似的冲到母亲的坟前,扑通跪倒在地,失声痛哭:“妈妈,我回来了……”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他们就是用这种无私到让人心痛的方式来关爱着我们。战友们,当有43%的同志记住自己女朋友生日的时候,也请用一颗知恩图报的心来感恩父母吧!否则,“子欲养而亲不待”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大遗憾。

二是要知他人的帮扶之恩。常言道:“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任何人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都离不开集体和他人创造的各种条件,即使是具有非凡才能、天赋超群的人,要创造成就,有所建树,也离不开大家以各种方式的支持与合作。图片上的这个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随着“神州5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航天英雄”杨利伟。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没有全体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没有上百家军地单位精益求精地工作,没有上百万保障人员夜以继日地拼搏,我个人即使有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武之地,更何况本领也是国家给的。”对照杨利伟朴实的话语,大家可以静静地想一想: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能力的每一点提高,知识的每一点增

长,成绩的每一点取得,职务的每一次晋升,是不是都与集体的帮扶,与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帮助密不可分呢?

三是要知党组织的培育之恩。一个人好比一棵树,其成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关键是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接受着党的培养教育。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在党的悉心培育下,我们比入伍前思想觉悟更高了,能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诱惑和错误思想;我们能力素质更好了,能很快适应社会环境和岗位需要;我们意志精神更强了,能勇敢面对艰难困苦乃至生死的考验。此外,党组织在岗位锻炼、学习培训、解决官兵实际困难等方面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都推动我们不断的成长进步。如今,部队培养的人才遍及军营内外,有的是部队的技术骨干、训练标兵,有的是退伍到地方的公安骨干、高级厨师,还有的是纵横商海的企业家、为政一方的父母官,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这恩情深似大海、堪比母爱。所以人们常说:“党的恩情似海深,我把党来比母亲。” 第二个方面,常思感恩之义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立身做人的道德准则和基本修养。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

当代革命军人,我们应该常思感恩之义,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动力,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首先,感恩是一种优良品德。我国素称“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其中就包含了感恩这种优良品德。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许世友将军的故事,他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开国上将,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同时,我们的老将军也是一位有名的孝子。在他生命弥留之际,多次向中央报告,希望死后能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在报告中他这样写道:“生当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忠孝难两全溢于言表,感恩之情更是不言自明。还有一个是“小郎铮”的故事。图片上这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就是小郎铮。去年汶川地震发生10多个小时后,武警官兵从废墟中成功救出了满脸是血的小郎铮。当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一个3岁的孩子,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感恩之情,成为抗震救灾中的经典瞬间。从以上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感恩之举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与善良,感恩之情维系的是人心的美好与和谐,我们应该了解感恩、学会感恩、践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