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1 01:35:13 作者:壹号 字数:22509字

篇一: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

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

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

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猜谜语、

做游戏、读儿歌和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年、

月、日的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

在设计本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

进行交流。如教学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计算全年的天数和闰年、平年的判断时,给予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

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摆正了师生的关系。

从课的结构和个别环节看,逻辑严密,有条理。但从课的内容上来看,量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

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

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将重难点分散开,将一课的量分两课时完成。我曾在三年级

两个班做过对比实验,一分为二进行教学,学生负担轻,掌握的效果较好。可见,我们在教学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的容量,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欠缺考虑。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

年月日教学反思

张日凤

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

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这节课中学生课前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

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

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

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

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

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

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

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分析、处理信

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在方法上、过程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连情感体

验也很相似。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

科学家有过的经历。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

课前的资料调查为学生课中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我欣喜地发现学

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学

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年、月、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对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确

是无穷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

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

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

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

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

教师。

年月日课后反思

我们年组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

…… 此处隐藏4311字 ……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年历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同学们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

在教学如何记住大、小月的时候我不是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会的同学就教给不会的同学。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使知识丰富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有相互交流中获得了知识。我既让学生自己寻找熟记大小月的方法,又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熟记大小月的方法;既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散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统一认识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老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三、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传统教学的探究,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执行教师命令的操作员,这样的教学如果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的确省时高效,可是从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过于狭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连一点“旁逸斜出”的机会都没有了,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了这种指令式的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设计了具有较大探究空间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学生观察年历卡,根据自己所发现的知识畅所欲言,发现什么就说什么。怎样观察?发现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反馈?还有什么问题?这些教师都不越俎代庖、硬性规定,而是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

四、重视参透德育教育:

而对于主题图所意图要渗透的思想教育我安排在了后面的环节,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把抽象的时间和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体现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关注,又加深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了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且说一说生活中有意义或不寻常的日子活动环节,无不体现了爱国思想教育和孝敬父母等一些思想教育,这种思想方面的教育能够在一节数学课中达到了很好的结合,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当然,本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自己在处理一些细节甚至在对学生“自主探索”时,有些地方放的不够,如学生在教记大小月方法时,教师不应过多的指导,只要在学生说错时给予纠正就可以了。在以后教学中,还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以顺应课改精神,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