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经典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4 12:03:00 作者:壹号 字数:24234字

《致加西亚的信》经典读后感10篇

  《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由[美] 阿尔伯特?哈伯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74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一):如何打造一副“行尸走肉”

  多年前,买书时,会将眼熟书籍一并买上。那时我买了一本《致加西亚的信》,后来还没读,就找不到了。爱书之人怎么会丢书?这本书天生就带有一种神秘力量。多年后,一次与一位国有企业老总聊天,他傲娇的告诉我们,他特别重视企业员工文化培养,给每一位员工买了一本《致加西亚的信》,并向在座的推荐。由此,我又被潜移默化的安利了一波,在一次购书时,搭上了这本书。最终神奇的发现,这是一本教导你,如何成功变成一部行尸走肉,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教程。

  全书应该不到10万字,图书上架建议:哲学/励志(我替众多哲学大师们默哀三天)。在读完全书1/3后,已经感叹自己不能再独自享用,一定要与亲爱的“你们”分享。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二):再读《致加西亚的信》

  这是一部经典励志名篇,早就听说过,记得是朋友推荐给我的,只是在彼时曾经极其认真地阅读过那么一段,然后就淡忘了。

  如今再读,真有种失而复得的惊喜。说实话相比那些创造了惊天伟业的天之骄子来讲,一个普普通通忠于职守的送信人罗文的故事根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礼遇,但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百十来页的小册子,却创造了“美国西点军校长期以来将此书作为讲授自立和主动性课程的教材;美国总统布什在任州长时,曾在这本小硬皮书里签名,把它赠送给所有的部属;而许多跨国大公司要求所有员工人手一册……”风靡世界百年依然不衰的胜景。令人讶异狐疑的同时,更加引人思考。

  这是一部值得管理者合被管理者共同阅读的书。因为做为被管理者,阅读本书的时候,能够通过罗文只是将他份内本该做好的工作而获得如此殊荣的事实,反思一下自己该是多么睿智的选择啊。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拥有了如罗文一样敬业、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和诚信、服从和令人拥戴和信任的道德品质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罗文,与罗文相比我们又欠缺了什么呢?是不是太急功近利和过多地要求回报而使管理者看不见我们的成绩,是不是太看重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成长以及未来的价值?…….

  再者,做为管理者,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希望自己拥有罗文一样的下属,但是殊不知,罗文之所以成为罗文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了“敬业、勤奋、服从”的品性,还有一点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不仅遇见了伯乐,还幸运地获得到了优秀管理者美金利总统的信任,是“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罗文,也是拥有了管理艺术的管理者成就了罗文,更成就了自己。因而我就想,那些对罗文有所倾慕的管理者在把这本书送给自己的下属的时候,自己也应该潜心研究一下用人之道,否则即使罗文再世投身在您的麾下,恐怕也要被永久埋没了。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三):这是本什么书

  很早之前,我在一份书单中看到过《致加西亚的信》,算是初识,其实,我一直在误解它。开始时,我觉得这该是一本说教类的图书,但看了前言和简介后,我又相信这是本小说,或者说,至少它是一个故事。但是,事实告诉我,错了!该书从头到尾,基本上没有写给加西亚送信的细节。关于本书,它旨不在于写故事,而是在于写内涵,这个内涵,本书归纳为敬业精神。

  关于本书的评价,有不少人将本书与《谁动了我的奶酪》,所谓的“奶酪学”作比较,我没有读过《谁动了我的奶酪》,尽管那是一本极有名的书,我不能做出对比,但我至少可以对《致加西亚的信》发表一些小感。

  这本书的主旨是突出不辱使命的完成任务。对军人而言,即是命令;对普通人而言,即是工作。而对待这个工作,不论是什么性质,薪水不论多寡,外人的看法等外在因素亦不能左右。热爱工作,而非单纯为生计,把工作当事业,把工作当使命。把信带给加西亚,是一种象征意义,是一种坦然接受,是一种勇于担当。

…… 此处隐藏5102字 ……

  您要我找哪一种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在哪里?

  ……

  我的这个省略号其实省略了作者罗列的很多问题。不过说实话,我在读到作者这样的感慨的时候是比他假设的那个员工更茫然的:查百科全书并写出一个人的生平备忘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任务,需要问这么多问题吗?如果一个员工需要问这么多的问题,那就不需要他去做这样一份工作了。

  在这里作者似乎要表达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合格的下属是不该问问题的。这样的员工才主动、敬业和忠诚。然而我个人并不这样看。当一个员工连查百科全书写备忘录这样的任务都要问太多问题的时候,这涉及的根本其实是能力问题。能力不足的人当然不可能主动工作,更不会表现得敬业,他只能得过且过,而这样的人是不是忠诚都无所谓了。反过来说,一个不主动、不敬业的人,即使是再忠诚,也不会有什么能力。

  然而,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或者是不是主动和敬业,跟是不是问问题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老板让我往东我就往东,绝对服从领导,这样的人是不是真的“主动”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虽然这样的人很“忠诚”,老板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当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干的时候,他就不是忠诚于任务,而是忠诚于命令。我认为,当老板让写一份关于科勒乔的备忘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很值得问的,那就是为什么需要科勒乔?当然,这个问题员工也可以在心里问自己,而一旦心里有了答案,他就一定会把任务完成得很好。

  就像罗文,他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在心里非常明白加西亚是什么人,在哪里,做什么,所以他才能把任务完成得那么好。而如果罗文此前根本不知道加西亚是谁,也许会把信送给写《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那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杰出功绩了。

  不可否认的是,不多话的罗文还是很让人钦佩的,当他知道这个任务是什么的时候,他的心里就只有任务,发挥了自己全部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完成了任务。这种不依赖上级,不指望领导的工作作风倒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能力和智慧,只有在能力和智慧足够的情况下,才会没有那么多废话。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