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心得11篇

时间:2023-02-07 13:17:26 作者:壹号 字数:26077字

读《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精选11篇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爱对孩子的体现,也展现出他对祖国的大爱以及身为文学工作者的情怀,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读《傅雷家书》有感心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读《傅雷家书》有感心得11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书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沟通方式,书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说不出的话表达出来。

家书,也就是家信,指的是离乡在外的人与家人情感交流的工具,它也维系着家庭幸福,亲情浓浓。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二人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在这十二年中,他们通信数百封,记述了傅聪出国成名、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傅雷夫妇都很细心,把儿子的信都妥善保管,并将主要内容分类摘录成册。

整体来说,傅雷与傅聪通信的主题为:教育孩子,立身行事,以中华文明为主;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他写给儿子的信有四大作用:

1、讨论艺术观点;

2、激发出年轻人的思想;

3、训练傅聪的文笔;

4、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信中的内容,除了记录一些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思想与品德。

《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过去的历史,很好地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它不仅是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更让我们学到了一些立身处世的原则。

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一句话:“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它告诉了我,人生的路上不可能永远是春天,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奋斗就能迎来坦途。

待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遇到困难不放弃,获得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的荣辱感,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些应该是《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永恒的启示吧!

这本书虽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普通的书信,但是它包含了许多大道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是永恒的经典。

我不禁想起了严厉的父亲,他也老是训斥我,我经常敢怒不敢言。此时我细心体会,将心比心,方才领悟了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严厉之中不乏慈爱;父爱如风,猛烈之中不乏和畅;父爱如水,永润我的心田。

读《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2)

寒假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读完《傅雷家书》后,有人感叹傅雷先生对儿子深沉而细腻的父爱,有人则细心钻研傅雷先生教给儿子的人生哲理,而我更加关注的是先生的“教法”。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夫妇给儿子的书信,信中既有谈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如何正确对待艺术,又写到了学习方法与生活的琐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父亲对远在国外的儿子深深的思念与谆谆教诲。

傅雷先生在音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知识,而儿子傅聪更在音乐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中离不开父亲与他的交流。傅雷并不因自己是“父亲”而忽略儿子的想法,他与儿子平等地交换意见,有时因为儿子的意见产生新的想法还会记录下来。在告诉儿子应该怎样做时,他总用提醒的语气,而不是命令。教给儿子道理时,他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儿子,而是潜移默化般的教育。当儿子获得荣誉时,他给予足够的赞扬,同时还提醒儿子不要被过分的赞赏冲乱了阵脚。

他以更温和的方式去教育儿子,却也不失一个父亲的威严。

父母与孩子之间隔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正因为有了这段岁月的沉淀,父母会更有能力、更有经验去面对生活,而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孩子也是人生的课题之一,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环。

“教法”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太过温和,便会宠坏了孩子,若是太过严厉,便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在这个点上失去分寸后,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傅聪年纪小时,傅雷就因太过严厉使儿子一度匮乏自信。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在听孩子的建议时常说:“你还小,什么不懂。”却从不解释“不懂”在哪里。失去了交流后,父母与孩子在思想上便成为两条平行线,各自延伸却从不相交……

…… 此处隐藏4883字 ……

傅雷,是我国罗曼罗兰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当代翻译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傅雷家书是他及其夫人和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篇,这些家书凝聚着傅聪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在付聪消沉苦闷时,父母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生活的感情创伤战胜挫折。“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是他对儿子的劝慰又何尝不是给我们启迪呢?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而我们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过分的在意为之焦急,也不能轻视,蔑之,不应风暴而消沉努力报警远方,我们必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儿子的信是为珍贵的礼物,他在儿子成功时满怀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励激励儿子保持千危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高境界,确对待成功,“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就会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绵绵不断,有时平,无波澜,有时间有涌进但从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总是在向远方奔腾。人生有幸与不幸,但我们平静面对惊喜时,则是我们又跨出一大步时,宠辱不惊,为着我们更远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就是中国的接班人。

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启示有太多太多,他不仅是至于我们个人也给我们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启发。现今许多家长为了所谓的“为了孩子好”每天忙于工作,之间却忽略了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父母的关爱。有多少留守儿童,或者几乎等于同于留守儿童的孩子因为极度缺少家庭父母的关爱,还荒废了,毁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现在只想呼吁各位家长,何时放下工作,放下手机,放下麻酱,给你们的孩子真正的关爱与呵护?!傅雷家书将让我受益终生。

读《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11)

《傅雷家书》从1981年出版到现在,已经增订了五版,发行100万册,可见这本书的影响之大。1984年我大学将要毕业时,读到了《傅雷家书》。当时的感觉《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父爱的教子书。不久前重读《傅雷家书》,从中感受到了傅雷浓浓的爱国情怀。

从唯物主义的朴素观点看,爱国是一种对故土亲人的天然朴素的道德感情,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和认同感。从傅雷给其子傅聪的书信中,他们父子之间对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理解和精神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傅雷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在1956年3月1日晨的信中,他写道:“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块,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缺点而操心!”全书真实地记录了傅雷先生“大器之成,精心雕琢”,把儿子培养成材的过程。傅雷先生曾有志于美学及艺术史论的著述,却终于遗憾地不能实现。但在他给傅聪的家书中,充分体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及深刻的探索。他自己没有从事过音乐实践,但他对于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活中所遭受的心灵的历程,体会得相当细致深刻。他对傅聪说:“艺术家天生敏感,换一个地方,换一批群众,换一种精神气氛,不知不觉会改变自己的气质与表达方式。但主要的是你心灵中最优秀最特殊的部分,从人家那儿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地种在自己的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一部分始终不变。这样你才能把独有的特点培养及厚实。”这充分说明,傅雷把儿子的教育、生存发展与社会、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把儿子的家庭幸福、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自己国家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爱国的关键是“爱”,有了爱才会在言行中表现出爱国的道德品质。有了对祖国深沉而炽热的爱,就乐于为她奋斗,甘于为她奉献,勇于为她牺牲。可是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建立在大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基础之上,正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对儿子远在他乡异国,傅雷最担心的是儿子埋头艺术生活、脱离实际、脱离政治,害怕儿子对祖国有所隔阂。因此,在许多书信中,他谆谆教育儿子:“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傅聪在异国飘泊的生活中,从父亲的书信里吸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使他时时得到父母的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困难。这些书信,不但是亲人联结的纽带,也是傅聪与祖国联结的纽带。傅聪在国外,不管国内家庭的残酷遭遇,也不管自己背了多大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叛祖国,没有说过有损祖国的话,没做过有损祖国的事。所以傅聪信赖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是与傅雷的教育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