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吃什么风俗食物

时间:2023-10-26 13:20:46 作者:壹号 字数:4772字

下元节吃什么风俗食物?

下元节,我国传统节日,为阴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吃什么风俗食物?下面是小编为咱们收拾的下元节风俗食物,仅供参考,喜爱能够保藏共享一下哟!

下元节吃什么风俗食物

下元节吃什么好

1、“五谷主偶像”米果

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区域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标志耕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物。

2、米果

客家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虽有敬祀,但不如上元节(元宵)和中元节(鬼节)热烈。闽西客家区域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乡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物,谓“做完冬”。有些当地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

3、糍粑

客家乡村有句俗语:“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糍粑质地细腻柔韧、皎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降服的快感。此刻可就别太心急,避免烫了唇舌。尝一口更是口感味鲜,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好吃好吃。

4、芋仔包

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当地特色小吃,表面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适当丰厚。馅料是芋子包最要害的要素,把香菇、鱿鱼、葱花等放入锅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时舀起来,倒入切碎的菜料。

下元节的由来

阴历十月十五,为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阴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便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依据调查,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请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推迟死刑履行日期的规则。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风俗,炉神便是太上老君,大约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是什么节?

上元节便是咱们平常所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便是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而下元节被人们忘记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根本现已消失。

人生在世,不免遭受苦厄,而崇奉道教的那些古代公民,或者说,虽不崇奉却对其文明内在有必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先人、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慈祥。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同,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触、祈福、赎罪、解困等完好的生命体会,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明表达罢了。

下元节的风俗活动

下元节祭拜

…… 此处隐藏0字 ……

1、焚“金银包”等祭拜先人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后代某某百拜”,反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先人活动。

2、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先人。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留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4、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朋,蒸麻腐包子等。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当下元节降临,水官下降世间巡查人世善恶,为人们免除灾祸。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生果等。

6、“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颜色丰厚。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季节食物

饮食风俗是节日风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时间的、很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别的季节食物,比如新年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相同,作为民族的一种一起情感、一起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计、开展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