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家庭安全教育中心

时间:2023-08-30 12:16:35 作者:壹号 字数:8572字

市家庭安全教育中心知识

企业是社会我们庭中的一个细胞,有必要抓好本身安全出产、保一方平安。下面给我们共享一些关于市家庭安全教育中心知识,期望能够对我们有所协助。

市家庭安全教育中心

市家庭安全教育中心【篇1】

一、阳台上的安全

安全隐患:

孩子或许因攀爬而导致从阳台、窗户掉落。

提示孩子:

1.不要蹬踏阳台上的凳子、花盆、纸箱等物体,简单跌伤、乃至产生坠楼事端。

2.千万不要在阳台上打闹、追逐、玩气球、放风筝。

3.不能爬窗户,禁止在窗台上游玩。

4.不要从阳台上往楼下扔东西,影响环境卫生,还或许砸伤楼下的行人。

二、门窗的安全

安全隐患:

孩子的手易被门窗夹伤。

提示孩子:

1.关门窗时,千万不能把手放在窗缝、门框上。

2.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三、厨房里的安全

安全隐患:

简单失火,烫坏,煤气中毒。

提示孩子:

1.不要玩煤气、液化气灶具。

2.不要玩火,一旦着火要当即拨打火灾119。

3.不要随意碰尖利的刀 具。

4.瓷器、玻璃器皿简单破碎,要当心取用。

5.看见爸爸妈妈捧热汤热水要留意躲避。

四、饮食安全

安全隐患:

导致腹泻、中毒。

提示孩子:

1.不随意吃不认识的野果,不吃“三无”、过期蜕变食物。

2.生吃瓜果必定要清洗洁净。

3.家长在烹饪食物时,牢记生熟食物要别离,食物要煮熟后才干上桌。

4.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只要提示孩子们餐前洗手,家长朋友们也要做好典范,烹饪前、后都要洗手。

5.运用餐具时,运用公筷分餐,避免唾液穿插感染。

五、当心异物入喉

坚果糖豆和小扣子等小物品,千万不要让幼儿放入耳朵和鼻孔里,尤其是食用坚果或小零食时,必定不要说话嬉笑,否则气管里吸入异物会形成气道阻塞、肺部受损,乃至窒息。

一旦呈现异物吸入的状况,家长应首要铲除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主张用海姆立克急救,并及时就医。

六、客厅里的安全

安全隐患:

家具的尖角棱边简单磕伤孩子,孩子或许由于戏弄电源插座而触电。

提示孩子:

1.学会躲避家具的尖角棱边。

2.不要玩电线、灯头、插座。

3.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渐学会运用一般的家用电器。

市家庭安全教育中心【篇2】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许多时分不知道风险。为了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畅生长,做为家长应活跃合作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1、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尖利的用具来园,更不该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损伤。

2、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伙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伙伴。

3、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风险的动作。

4、到公共场所参与旅游,外出漫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风险的当地,听教师(或许大人)的话,不得随意脱离团体,有事应告知教师。

5、教育幼儿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教师的组织,恪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相互追打、乱跑磕碰。

6、向幼儿解说和宣扬安全知识,让幼儿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损害,以避免意外事端。

7、引导幼儿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用处,知道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养成到公共场所留意调查消防标志和分散方向的习气;知道各种报警电话,懂得怎么报警。

8、下午放学后,教育幼儿要拉着大人走,不能自己到处跑,不能逗留在幼儿园游玩,以防意外。

9、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名字、园名、家长名字、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状况知道怎么维护自己。

10、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答应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知孩子,只要家长、医师、护理才干接触他(她)的身体,假如陌生人要这么做,必定要赶快逃开。

11、教育幼儿在家不自己着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风险物品。

12、教育幼儿没成人带领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恪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逗留和游玩,上街走路靠右边走。

…… 此处隐藏960字 ……

家里要装置夜间照明灯,便利晚上能够到澡堂或家中其他当地。

晚上起床还没清醒时,走路要用拐杖或助行架。

椅子要够稳(不要有轮子),还要有扶手,扶手不要太高或太低,便利坐下及站起来。

为了避免跌倒,破损的地毯、凸起的'塑料地板和破瓷砖都要修理好或换掉、丢掉。电线要紧靠着墙脚,不要散在地上。

有地毯的当地不需要再用小地毯,由于小地毯简单让人滑倒。要是小地毯放在润滑的地板上例如瓷砖、木地板等,反面要加上止滑垫好好固定在地上。

拖鞋太松、坏掉、鞋底太滑润或是没有包着脚跟,都不要穿,也不要穿高跟鞋或高跟凉鞋。

有的药会使人头昏、脚步不稳。假如吃药后有这样的状况,别忘了告知医师;他或许会改动剂量或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