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用餐习惯及礼仪怎么培养

时间:2023-04-14 02:49:31 作者:天下 字数:11788字

幼儿用餐习惯及礼仪怎么培养(实用)

进餐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一项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幼儿学习进餐礼仪的'关键途径。你知道幼儿用餐习惯及礼仪怎么培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幼儿用餐习惯及礼仪怎么培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用餐习惯及礼仪怎么培养

一、目前幼儿进餐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部分幼儿有吃饭挑剔、偏食、独占食物,浪费粮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这些情况,主要表现在技能掌握和幼儿进餐礼仪缺失两个方面。

二、培养进餐礼仪的目标

1、良好的情绪。在进餐时表现出稳定和积极的情绪。

2、专心进餐。表现在进餐时不讲话,不能边吃边做其他的事,会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后再离开餐桌。

3、正确使用餐具。

4、进餐时间长短,表现在进餐时间不宜太快更不宜太长太慢。

5、与同伴分享食物。表现在不独占食物,愿意与同伴共享。

6、爱护卫生。进餐时保持自己、桌面、地面的清洁。进餐后会收拾自己的餐具。

三、幼儿进餐礼仪的培养方法

餐前准备:

1、小椅子双手搬,轻轻推入小桌子;

2、有序小便不拥挤,先小便来再洗手;

3、洗好小手握紧拳,轻轻走到桌子旁;

4、轻拉小椅子,稳稳坐进去,身体不摇也不晃,准备进餐真快乐。

如何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

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应当从小培养。下列几点,是为人父母者应该和儿女互相沟通的事项:

1、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坐姿。告诉你的孩子:“你坐在餐桌上的时候,身体保持挺直,两脚齐放在地板上,仪态看起来很不错。”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他在餐桌上必须像军校的学生一般,坐得像枪杆一样笔直,不过也不可能像布娃娃一样,弯腰驼背地瘫在座位上。

2、暂停用餐时,双手如何摆放可以有多种选择。你可能喜欢把双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边缘;或者你可能喜欢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盖上。双手保持静止不动,在同桌的人看来,可能比用手去拨弄盘中的食物,或玩弄头发要好得多了!

3、吃东西时手肘不要压在桌面。在上菜空档,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在桌面上,并无伤大雅,因为这是正在热烈与人交谈的人自然而然会摆出来的姿势。不过,吃东西时,手肘最好还是要离开桌面。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 此处隐藏1975字 ……

聚餐的主要目的和功用主要是交际而不是吃饭。

主人或主宾在向在坐者致词时,自己应专注地聆听。

有人致词时,应坐姿端正,态度积极。

主人或主宾致词时,应避免身边的人和自己交谈。

不宜在宴会上接电话:

在宴会上接电话,应起身离座,并避免长时间接电话。

在宴会上接电话时应避免高声。

在宴会上是上接电话时,应不免边吃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