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特色的泉州结婚习俗

时间:2022-12-06 09:17:22 作者:天下 字数:9667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起闽南泉州的婚嫁,不仅礼节繁多,而且每种习俗都富有地方色彩。那么关于泉州的婚礼风俗你了解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颇具特色的泉州结婚习俗_泉州婚礼习俗知多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婚庆礼节

闽南泉州地区的婚嫁,风俗繁多,并极具特色。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探家风→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找日子,送日头→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探家风”,即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在媒人的带领下到男方家,了解男方及其家庭基本情况,或托朋友亲戚询问其背景及情况。

“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据说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在18000元左右,意取吉祥,其中包括给女孩子买首饰的钱。聘金和衫裤钱谈拢后,接着男方约定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先送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

接着,男方要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黄道吉日,定日子后,便可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即“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备酒席等。

结婚前一天,男方送担盘(含猪蹄、猪肉、面线、鸡蛋、鸡、酒等),到女方家。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并加进芝麻、五谷等送回男方家。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有讲究,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在床脚的四角垫上“金纸”。

结婚当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嫱头)。即用头梳从上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古时,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新娘子出门前需哭,表达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其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让其从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以辟邪。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回家。到了新郎家中,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此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

订婚习俗

所谓的“定婚”就是小伙子由其长辈或族亲长辈择个吉日,带上金银手饰、礼(聘)金、喜糖、香烟等礼品到女方家“压定”,或称订盟,宣告婚事已定。闽南人是很注重这个的,因为它是结婚前的必经手续,被看作是未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实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结婚。

定婚的金银首饰起早就该准备好了,一般是“从头到脚”都要有,什么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链、金脚链,上下珠光宝器,金光闪闪的。数量多少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为。礼(聘)金是不可没有的。按照以前的说法,这聘金是男家给女家的“养钱”(养育姑娘的钱)。女家先出个价,男家则视自家的经济情况来还价,再由媒人从中说和。

准备好这些东西后,男方可择吉日邀媒人前往女方家定婚了。男方到了女家,分宾主落座之后,姑娘端来茶水招待男方家人,然后由媒人对男家来的客人和女方的父母做了介绍。

女家收下的礼物要供奉祖先,意思可这般理解:敬告祖先,你的子孙某某已经完成与某某订婚的礼仪了。完成了仪式。有的女家还置办酒席来招待男家的客人,并由女家的伯叔长辈陪席,席间彼此谈笑风生,融洽了气氛,增进了了解。这样以后,订婚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泉州的婚后习俗

新婚第二天黎明,新郎陪同新娘,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到厅堂,先拜祖先,然后依次与公婆及夫家诸亲属相见(今或提前至婚娶当日下午)。

…… 此处隐藏855字 ……

新娘出嫁是大喜事,反而要“哭嫁”,以示悲伤,且全国南北皆然。新娘“哭嫁”可能是思相离而悲,或是随俗。但民俗学者却认为,此乃原始社会掠夺婚姻的遗俗。花轿抵达男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

接下去就出现了一个精彩的镜头:新郎至轿前,下马威似的朝轿门轻踢一脚,轿内新娘马上应战,还踢轿门一脚,这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观众们宣称:日后男不惧内,女不示弱。在此观众会心欢笑之际,我们似乎也闻到了八千年前那场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的激烈革命的火药味。

容不得我们多遐想,男家一位平辈男青年或下辈男孩已走到花轿前,揖请新娘出轿,再由男家福命大的女长辈手牵新娘出轿,送嫁娘忙举起贴有红双喜字样的米筛为新娘遮面,然后在三通喜乐声中,新娘慢步跨过火炉,踏上瓦片,进入洞房。

据说遮米筛和踏瓦片是为辟邪,但安溪人却有独到的解释,称此举寓有明亡之后,其孤臣遗老尚望:“反清复明”,教示新婚夫妇“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的隐意。至于跨火炉,人们认为可以利用火神的威灵,将新娘在其家里和沿途所招惹的邪气烧尽。

新娘到夫家后,又有拜天地、挑乌巾、喝交杯酒、宴请宾客等节目,其中闹洞房为是日婚礼的压台戏。俗谓洞房不闹不喜,不闹不吉利,而且在新婚七天内可以连续闹,有“七日内不分大小”之说。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呢举动,诙谐有趣。但不少地方也因太出格而演成陋俗。

在晋江、石狮侨乡,有一种叫做“公鸡娶妇”的婚俗,这是已定好婚期的海外青年华侨,因种种原因,近期无法回家乡按时完婚,经男女双方家长协商同意,如期举行婚礼,新郎则以一只大公鸡代替。

这只大公鸡在七日内是放在新婚洞房的床底下,七日后才移到室外鸡窝,需精心饲养,至其“寿终正寝”。“公鸡娶妇”显然有不近人情之嫌,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