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和改革方向

时间:2022-11-23 11:00:56 作者:壹号 字数:4714字

我国项目管理的

现状和改革方向

□林好常

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

…… 此处隐藏0字 ……

从1979年开始,我国从西方引

进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方法,1981年,国家计委把可行性研究正式纳入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并把它作为编制和审批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依据;为了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效益,1996年国家计委颁布了《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大力推行项目法人制,同年颁布了《国家计委关于核定在建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概预算等问题的通知》,主要针对目前初步设计及概预算审批工程标准定额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有关审批的程序和管理进行的界定。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基本建设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投资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分散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设计、施工单位经营自主化及建设设施和产品销售市场化等形势要求下,我国项目管理也逐渐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化的进一步展开,现有的项目管理体系已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项目管理有多种不同角度的理解,例如可以把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形式上的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在宏观层面上主要研究项目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也是指国家和区域性组织或综合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宏观项目管理涉及各种项目的投资策略、投资政策和投资计划的制订,各项目的协调和规划、审批等。在宏观层面上我国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国家对固定资产的

中国投资与建设

1999年第5期

调控能力力度减弱,造成项目投资秩序的混乱。我国改革的一大特点是对地方放权让利,试图激活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这一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却大大减少了中央的财政收入(1997年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下降为10%左右)。在没有建立风险———收益相应的约束机制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投资饥渴症”,这样的必然结果是地区分割和企业的盲目发展,造成规模膨胀和结构不合理。由于中央财政收入日渐下降,“财权”决定“事权”,中央很难利用财政投资影响社会投资,在这种情形下只能采用强硬的政策进行非经济的控制,这样便造成了我国经济的一奇特现象“: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造成项目管理非常混乱无序。2)现行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现行的投资项目管理方式是由计委负责计划立项控制投资规模;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筹划,拨付;项目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在中间环节缺少一个行使监督、管理、检查、协调服务职能的中介机构。其后果便是项目超概预算非常严重。3)项目的审批制度,也由于法规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等造成了成本大大上升,延误了时机。4)项目资本金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建立项目资本金制度是项目管理宏观层面的重要内容,对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提高投资效益和强化投资主体自我约束机制都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这一变革却不尽如人意。首先,资金来源不足仍是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难点。项目资本金制要求资本金的比例是根据不同行业和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等因素实行的差别比例,对项目的风险情况、产业政策和现实中各行业可作为资本金的资金来源状况考虑得不够,在资本金来源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其次,项目资本金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并且这一制度与《公司法》不够协调,即使项目资本金制度开始实施了,在发生矛盾时,企业只能按《公司法》执行。

在宏观层面存在种种缺陷的前提下,建设项目微观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首先,建设项目仍然在吃国家“大锅饭”,项目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例如,当前普遍存在的建设单位不注重自我约束,“吃”项目,挪用建设资金搞房地产开发,超标准超计划购置非生产用车,虚报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乱发工资、奖金。其次,项目“三坐标”管理效率低下。项目的“三坐标”管理,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质量、进度和成本这三者的管理技术要求。这三项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方法给予保证,而我国在这方面却存在严重缺陷,更由于没有完善工程监理制,导致工程质量低下,进度缓慢,“三超”严重,这样必然会造成工程成本的上升、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决策手段落后。项目管理对管理人员有特殊的要求,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