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绽放光彩

时间:2022-11-22 16:48:09 作者:壹号 字数:9386字

让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绽放光彩

[摘要]:

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的要求,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重点难点问题,而且还能够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课堂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把握数学知识重点、难点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为数学这一“思维的艺术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舞台”,使数学教学取得“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明显效应。它能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可以更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智能。多媒体课堂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为数学教学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下面谈谈我在日常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老师如果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导入阶段,是很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的,更不用说去积极思考和创造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模式容易导致枯燥、单调和乏味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的情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创设教学情境,发现质疑环节中效果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教师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二、利用多媒体解决重难点

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实验教材第二册“认识时间”一课,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一年级学生难以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象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对练习十五第1题4幅图,通过多媒体

…… 此处隐藏0字 ……

动画创设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作息时间的生活情景,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虽然有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简单意识,但对人民币各种票面认识不全,对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中的作用体会不够,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每人都要准备各种票面的人民币先让学生认识各种票面,然后再进行简单计算。这样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用模拟人民币,但配套教具尚未出台。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多媒体课件先展示第46页生活中的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的场景图,同时配上画外音,引入新课,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了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轻松地解决了重点。然后大屏幕再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接着再让学生分类,用课件展示分类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在课件上进行简单换算。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突破了难点,让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严密、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尤其是计算器即将走进考场的今天,纯计算的数学问题被逐步淡化,重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特点显得越发突出。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象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演示把一个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圆面积)最后教师启发学生猜测联想,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计算?这时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平形四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梯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寻求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素材。

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尽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总之,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