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研究(笔记)

时间:2022-11-21 18:34:57 作者:壹号 字数:15441字

鲁迅小说研究(学习笔记)

1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

宋人话本的产生,在小说史上带有革命的性质。其中有一点是: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轩向贫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6)

鲁迅小说是我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这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上,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尤其是普通民众。

(见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P10)

2《儒林外史》与鲁迅的杂文

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绪论中说:《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鲁迅的杂文。

值得注意。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10)

1996年12月14日 星期六

3

时代的转折,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历史的批判。不对旧的民族历史作批判性总结,便难以对

新的民族历史作总结性开始。

鲁迅小说正是对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辉煌的一页——辛亥革命作了艺术的批判。这是我们论述鲁迅小说的重大历史意义时所应注意的根本出发点。

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4

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主潮,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西方近代现实主义在“五四”时代的历

史交错点作为艺术背景和艺术渊源的。

那么,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如何?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与之有何不同呢?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作了哪些丰富和完美呢?这应该是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之一。

5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尤其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本质,有独到

的理解和真切的领会。他认为,《儒林外史》的艺术精义在于“烛幽索隐,物无遁形”,“使彼世象,如在目前”。《红楼梦》的艺术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这里,给我们指了一条认识鲁迅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联系的途径——从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把握入手。应注意研究。

6

鲁迅小说突破了我国旧小说濒于凝固化的艺术格局和表现方法。这种突破,首先是从短篇

小说的艺术格局开始的。

对旧小说艺术的突破,应是鲁迅对中国小说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6年12月16日 星期一

7

梁启超“是推动近代启蒙主义与小说艺术相结合的开山匠人”。(杨义语。见《中国现代小从这个意义讲,梁启超是较早注意小说的社会作用,因此而赋于小说以较多且较新的思想内涵(启蒙主义思想)。鲁迅也给小说赋予了深厚的思想内容。他们两者的区别何在?

杨义现代小说史第一章分三个方面分析了梁小说理论的得失,得出: 1、视小说首先是社会生活和心理形象的反映。 2、虚用主义倾向(这一点正好与鲁迅相反)。 3、忽视小说的审美品性。 这些应细加比较。

说史》P4)

8注意晚清徐念慈、林纾等人对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初步探讨和直观猜测。

徐念慈是最早接触到“五四”时期人生派小说观的某些论点。而鲁迅则是“为人生”的小说家。 杨义《现代小说史》把近代小说理论的发展阐述为崛起、深入、蜕变和逆转几个时期。 梁启超、严复代表崛起期,以启蒙主义给小说理论带来新的气息,较为强调“善”与“俗”;林纾、黄摩西、徐念慈代表深入期,在补充、纠正梁启超小说观缺陷和偏颇中,猜测或论述了近代现实主义的某些特征,较为强调“真”与“美”;包笑天、徐枕亚、王钝根等一流人代表了蜕变和逆转期,真、善、美在他们手中变质,成为苍白和卑庸的东西,他们强调“趣”和“利”。“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小说观,批判了耽趣趋势的鸳鸯蝴蝶派小说观,打破在梁启超、林纾时代真、善、美一定程度上相互游离的或偏废的状况,以真为基础,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使小说理论达到新的时代高度。

1996年12月18日 星期三

9杨义《现代小说史》云:清朝末年对近代小说的技法的探索和尝试尚处萌芽阶段,枝枝节节,

零零碎碎,或深或浅,或成或败,几乎涉及小说技法的各个方面,如结构方式、叙述角度、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31~35页)

这些,都值得与鲁迅小说加以比较,以观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

10

清末明初之交,林纾被奉为“小说界泰斗”(侗生:《小说丛话》,载1911年小说月报第二

卷第三期)。与一般作者不同,林是关心国事时风的。在长篇格局上,林确有建树,他不屑于撰写纯

…… 此处隐藏2703字 ……

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的开展以及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似乎带来了《阿Q正传》研究的新机运。其实,这种新机运并没有给《阿》研究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它却表现了明显的简单化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当然,一些严肃的学术工作者还是进行了一些一丝不苟的学术探讨。

魏金枝在《对于〈阿区正传〉的看法》(《文汇报》1950年10月22日),通过《阿Q正传》与《死魂灵》的比较,探讨了阿Q的性格特征:

他的思想是混乱的,他的行为是飘忽的,……。在他的迟钝里有着敏捷,在他的朴野里有着奸滑,和他周围的地主们一样染上了时代的气氛。 兰野在论述《阿Q正传》的文章里说:

列入世界文学之林的《阿Q正传》……严肃地描绘出一个刚要跨进世纪禁门的中国人。并给全民族创作了一面伟大的镜子。他(鲁迅)写出了阿Q的可悲,也写出了时代的可悲。而且,——可悲之最大者,不仅在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第二现实的创造力,以及讳疾忌医等等,还在于阿Q的畏强欺弱以及由于生存角逐而引致的自相殘杀。

上述摘录详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鲁迅研究资料》19〃P353 《建国初期的鲁迅小说研究》

1997年1月2日 星期四

17 “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我国小说的历史贡献,是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使一向处于被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