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教案

时间:2022-11-21 02:53:06 作者:壹号 字数:9974字

.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名称: 大桥小学

授课教师: 饶细会

时 间: 2018年9月17日

.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

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4.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 1.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课时:3课时

2018年 秋季学期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主备教师 饶细会

— 2 —

.

内容 达 成 目 标 比的意义 总课时 3 时 第 1 课时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1.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2.难点是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件 导学案设计 重难点 课前 准备 复习旧知识 导入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___________ 2、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 一. 创设情境,引出“比” 1.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cm,宽10cm。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1) 长比宽多几厘米?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 (2) 长是宽的几倍?15÷10 (3)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学 生 学 习 导 案 .

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二. 探究新知,认识“比” 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 (1)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 (2)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理解前项和后项互换后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2.教学不同类量相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神州”五号进入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列式:42252÷90 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1.引导归纳比的意义。 2.比较一下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都用除法,又都能说成几比几;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归纳: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3.让学生把课前练习的几个算式变成“比”的形式。 4.自学教材,掌握比的相关知识。 — 4 —

.

…… 此处隐藏1263字 ……

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 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友情小提示:就是说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 10 —

.

导 案 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五分之一,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五分之四。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对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考: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 ☆友情小提示: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 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当 堂 练 习 知 识 拓 展 课 后 反 思 练习十二1、2、3、4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