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时间:2022-11-21 01:58:46 作者:壹号 字数:5723字

药物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支向红’

闻嘉2

广东广州

510182)

(1.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河南正阳463600;2。广州医学院

【摘要J第三代喹诺酮奏药物氛喹诺酮奏白冉L1979年合成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其共同特点是在化学结构7位上连以哌嘻环,6往处又引入了氟原予,从而大大提高了抗茸活性,增宽了抗茵谱。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中均有氛原子,故又称为氟喹诺嗣类药物。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氛诺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本文主要介绍氟喹诺嗣类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关键词】氛喹诺酮类药物

I中图分类号l

R969.2

相互作用不良反应

l文献标识码l【文章编号l1674一0742(2010)0l(a)-0111-01

11.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利福平(RNA合成抑制药)、氯霉素(蛋白质合成抑制药)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使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

多。

2.2

神经系统

头昏、头疼、嗜睡、失眠等,偶可发生癫痫发作、神经异常、烦躁

失,使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1.2茶碱类药物

通过研究证实,氟喹诺酮类药物抑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抑制茶碱的N位脱甲基化过程。从而使茶碱的清除率下降,茶碱血药浓度升高而中毒,老年人尤易发生。

1.3

不安、意识模糊、幻觉、震颤。其发生顺序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

2.3

过敏反应

有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心慌、痉挛,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

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其发生率为0.5%~

2.2%t3】。

多加金属阳离子

含铝镁的抗酸剂与环丙氟哌酸同时服用,可使后者血药活性

2.4肝肾损伤

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臼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多呈一过性,其发生率为2%~4%。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良反应报告也日渐增多,肝肾功能不全和幼、老年患者,可使氟喹诺酮类药代动力学性质改变,延缓代谢,血药浓度增高,毒性增加,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致白内障、骨质疏松、心律失常、关节肿胀,由于对骨质有一定影响,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应禁用。

临床应用氟喹诺酮药物时应充分认识药物的适应症及不良反

几乎全部消失,碳酸钙可中等程度降低环丙氟哌酸和氟嗪酸的吸收,硫糖铝降低后者吸收作用则很强。其机理是上述含属阳离子能与氟喹诺酮类的4一酮氧基-3-羟基发生络合作用,从而减少氟喹诺酮类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致使后者抗菌治疗失败。因此,临床应避免氟喹诺酮类与含镁、钙氢氧化物的抗酸剂或硫糖铝、硫酸亚铁、含锌的多种维生素合成,如不能避免时,在应用上述金属阳离子药物之前2h给予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使这一相互作用大为

减轻。

1.4

H,受体阻滞剂应的一些诱因,如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病理及生理状况、给药剂量、静滴速度等,并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做到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参考文献

【l】刘定勇,李良宏.氟喹诺酮类药物相互作用研究【J】.国外医学

抗生素分册,1990,Il(1):57~60.

甲氰咪胍能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参与的I相代谢反应,因此凡在肝脏代谢氟唪诺酮类与之合用,均可使氟喹诺酮类肾外清除率下降24%。对健康人的研究表明,甲氰咪胍可使氟啶酸,氟嗪酸的肾清除减少5%~20%,清除半衰期处长30%11l。此外,氟喹诺酮类与华法令合用可使抗凝过度,凝血酶原时I’日】延长而出血。与环孢素合用,可以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与卡氮芥合用町使后者对DNA损害加重,细胞毒性增大。氟啶酸可降低优降糖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故.:者合用应监测血药浓度【2】。

1.5

【21沈向忠,陆再再.氟喹诺酮类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J】.国外

医学 抗生素分册,1990,11(2):155.

【3】郑晓群,乔卫军.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相互作

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17(2):130.

与布洛芬联合应用可致中枢兴奋、癫痫发作,与丙磺舒可延

…… 此处隐藏0字 ……

迟本品的排泄,导致肾清除率下降50%。但总清除率无改变。与氨基糖甙类、磺胺类、阿奇霉素及呋喃妥因等合用,可强化尿液,引起上述药物肾小管内析出,导致急性肾衰和阻塞性肾病。

【收稿日期】2009--11-27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2.1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黄疸等。平均发生率5%,最高达10%~13%,其顺序为:培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其中以培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口吸服制剂最常见,环丙沙星口服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

万方数据 

CHINAFOREIONMEDICALTREATMENT中外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