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营支教感言

时间:2022-11-20 16:05:36 作者:壹号 字数:29421字

第一篇:冬令营支教感言

我和爱心蚂蚁在一起的日子

-爱心蚂蚁141号队员 钟晓园

第一次去支教,第一次去到巴中市南江县侯家乡,第一次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九顶小学渡过一个快乐的寒假。

- 纪念2011年我们的支教

2011年1月16日,早上七点我们披着晨曦准时启程,一路上走走停停,窗外不时闪过起伏的山峦和蜿蜒的河流,还有零星散落的村庄和满目疮痍的树枝,车内静寂无声,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所有临行前的筹措满志和豪言壮语此时都在远离城市的喧嚣后化作了错综复杂的心境:失落、庆幸、向往……,到了广元,天空飘起了大雪,雪花轻轻的撒在车窗上,顷刻间支离破碎,水珠在玻璃窗上弥漫开来,或许是因为兴奋,车厢里沸腾起来,大家都由沉默变得激动,开始玩起了杀人游戏。几番轮流拼杀之后大家熟悉了一些,距离慢慢拉近,有了象征性的问候和鼓励,但更多的是沉默,是思考,是酝酿,是憧憬!未来的15天支教生涯将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情壮志中度过,晚上九点半,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九顶小学。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我们都忙着招生, 16个人分成几个小组,一部分留在学校做宣传,一部分去街上招生,一部分布置打扫寝室,还有一部分负责后勤:就是砌灶,洗锅,刷盆之类的活,毕竟未来的半月时间这些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须物品。我和小毛哥分到去街上招生,泥泞的小路,凛冽的寒风,缤纷的小雪,忙碌的人群,所有的一切都在凄风冷雨中变得飘渺不定,被大雪覆盖的九顶看上去是那么漂亮,那么凄美,那么壮观!只是站在雪中欣赏雪景真的很冷,我们肩负着招生的艰巨任务,无暇风花雪月,留恋往返。我和同学们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看准对象,及时下手,游说劝导,招生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没有遇到大的困难,总的来说是小有成就。

2011年1月 22日,我们开始正式上课,我和蒲老师担任一二三年级的班主任,同时我还是一二三四年级的英语老师和一二三年级的数学老师(pS:一二三年级合为一个班),责任重大,压力也大,由于一二三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太小,加之思维封闭,很多兴趣课他们都不能选,所以每天下午我和蒲老师都要带他们唱歌,跳舞,做游戏,最主要的是要不停的想新游戏,新花样来教他们,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记得刚开始教他们跳兔子舞的时候,男生女生全部挤都到一堆,次序混乱,人声鼎沸,无论怎么喊,他们都不听,俨然是我在台上唱独角戏,那时真的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辛苦和无奈。在为期一周的教学活动中教给他们的知识很有限,准备的很多东西都没用上,只是教给了他们26个英文字母和一些简单的单词。开始的时候学生和老师还满腔热情,无论教什么都积极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进入了倦怠期,有的学生不来上课也不请假,好多次班上的学生打架都打得哭,上课时也有人在下面讲话,吃东西,任凭声音喊哑他们依然在讲,根本无视我的存在。开会的时候我有了情绪化的抱怨,说一二三年级小朋友不好管,纪律性太差!但经历了也挺不错,很多时候是痛并快乐着,既然热爱这份工作,就应接受学生们的单纯和幼稚,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淳朴和无辜,也看到了山村小学的落后和城乡之间的差异,真的希望未来的中国,重视农村学校的教育,只有这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策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准备闭幕式节目的那几天很辛苦,每天都要教学生跳舞,带他们唱歌,一遍一遍的纠正他们的动作,一遍一遍的练习《字母歌》,排练完节目之后我们会去家访,有时走上好几里山路,翻过好几座山,穿过好几个山洞才能到学生家,想想这些小朋友每天都要走这么远的山路来上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辛酸可想而知,遇上下雨或下雪路滑,他们走路来上学的情形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想象的,跌跌撞撞,一路摇曳,每次想到这些我就心里发酸,所有的不快也在一瞬间变成一种牵绊,一种情感,我只愿在有限的半个月时间里用我全部的热忱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

…… 此处隐藏5784字 ……

2011年8月5日的这一天,在团长字昭旭的带领下,我们七个人集体到达了支教目的地,也就是云南省大理市永平县一中,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这个小镇,永平给我的第一印象宁静安逸,虽然这里的人们生活条件很差,但是我明显感受到了质朴的乡村气息,来到这个学校,好客的郭自章校长就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通过他的介绍我们才得知由于这个学校的高三年级要补课,而又有很多的老师要利用暑假去参加继续教育,于是学校决定直接由我们去顶替去参加继续教育的老师,维持该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实习的班级是151班和152班,前者班主任为刘龙海,教化学,152班班主任为赵正亮,教英语,虽然此时还未曾跟这两个班主任见过面,但在这样质朴而又艰苦的教学环境下我们可以想象到两位班主任的作风了,随后我们便见识了这两位年轻的班主任,进一步跟他们聊了以后我们了解到该学校的录取分数比大理州的州属重点中学少两百分左右,天啊!怎么会相差这么大,这时我有一种强烈而又艰巨的使命感。带着这份责任感与使命感我期待下一天的支教快点到来。

这一天到来了,2011年8月6日,一大早我们就被分配到这两个班级,按课表轮流上课,我上的是地理,安排在了上午的第三节课,这下可以把我准备好的资料派上用场了,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我买了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并准备了一个地球的模型,给同学们更形象的展示,之前我就准备了一些关于各个国家经济状况及发展情况的视频准备放给同学们看,只可惜该学校没有多媒体,只能靠在黑板上写字及用口头描述了,还好模型及地图能够用上,我打算在课下给孩子们看那些视频资料。

刚开始走进教室,我惊呆了,教室里是如此的破旧,墙壁上可以看到多个坑坑洼洼小窟窿,地板也是那么的粗糙,我所上的高中是我们那最贫困的一所高中,然而教室也比这里的教室好得多,该教室的门也长期在风吹日晒之下生了锈,然而简陋而又破旧的教师却阻挡不了孩子们求学的决心与毅力,孩子们书桌上堆满了书,然而一个个质朴和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在学校微格教师中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感觉与这里的完全不同,在这里的三尺讲台上,我有很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这种感动与责任让我尽情的向孩子们挥洒知识,随后的支教日子里我们与孩子们混得越来越熟,基本上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了,我们把各自准备的东西如期的传授给了这一群质朴而又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面对新的知识,心中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此时,我真希望自己能给孩子们提供好一点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徜徉,可是小小的我哪有这个能力啊!我也就能通过此次支教行尽我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罢了。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几个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进行了家访,进一步分析了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对他们学习有影响的因素,对他们进行了开导与教育,尽力帮他们排忧解难。在努力与进步中我们如期完成了此次支教行。

短短的10天教学之后我们到了离别的时候,那一整天孩子们为了晚上的离别晚会努力的排练,虽然这里的设施是那么的缺乏,但是孩子们还是努力的准备着,晚上我们每一位实践队员在台上挥洒自己给当地留下我们自己最阳光的一面,然而孩子们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我们的不舍与感激,离别之时每一位孩子都抱着我们放声大哭,那是所有学生的真情流露,多么的不舍,多么的想留下来,在这20天里,这里的孩子们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也深深刻在了他们的心中,我想我们来到这里不是单单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在这短短的20天我们也传授不了,我们更多的是把感恩,把进取,把乐观的精神带给他们。让他们以现代青年的生活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的支教目的。

8月16号上午我们就从永平县出发回到各自的家中,准备开学的事宜,支教虽然结束了,但是这次支教行却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支教生活给了我一段全新的体验与感受,给我的人生划下了永不磨灭的一笔,我的生命将因它而更加的丰富和精彩。这将是我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时刻激励我加倍努力,把握好每一天,走好今后的人生路,让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

长期以来我的支教梦在此时此刻实现了,我的心里既兴奋又沉重,兴奋的是我圆了我的支教梦,沉重的是看着家乡的教育设施如此缺乏,而我们又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即使我以后回去家乡将自己贡献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之中,我还是不能改变家乡的这种现状,我的心里十分沉重,回想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我的心里就十分的难受。虽然如此,此次家乡支教之行是段难忘的经历,对于我自己是一种考验与提炼。我忘不了山里孩子们对于知识期盼的眼光,以后,我也会尽力去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也许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高季玲

2011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