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追梦技能报国优秀征文

时间:2022-07-15 05:04:46 作者:天下 字数:15462字

我们要学习工匠心存高远、不计得失的心态,发扬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的“工匠精神”,不断实现新的跨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匠心追梦技能报国优秀征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匠心追梦技能报国优秀征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多次提及工匠精神,强调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青春如朝日,当立时代潮头。年轻干部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尤须涵养“工匠精神”,怀“匠心”、传“匠艺”、守“匠风”,当好优秀“匠人”,在投身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荣光”。

怀初心如磐的“匠心”,以坚定信仰点亮“忠诚之光”。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初心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大国工匠们无惧牺牲、忘我奉献,用坚守和拼搏不断创造中国奇迹的制胜密码。学习工匠精神,就要汲取“铸忠诚、存大局”的本源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要常吸理论之“氧”、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夯实行动之“根”,修好理想信念“终身课”。

传攻坚克难的“匠艺”,以过硬本领砥砺“担当之光”。

干事创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逐梦前行的征程必然泥泞坎坷、荆棘重生。身处“两个大局”特殊历史背景和风云激荡的改革攻坚前沿,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会不会担当,是青年干部不可以避免的人生之问。答好这一时代之问,就要读懂工匠精神的“担当密码”,立足本职岗位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要学习大国工匠们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危急关头冲锋在先,敢啃“硬骨头”,善接“烫山芋”,始终保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担当精神;以“实”字为本、以“精”字为要,坚决抵制“差不多”“过得去”思想,秉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作态度,把小事做精细、将平凡变精彩。

守革故鼎新的“匠风”,以不屈意志激发“创新之光”。

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是干事创业的灵魂,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不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始终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大国工匠在创新的路上从未止步。要有效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唯有发扬革故鼎新的“匠风”,敢于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于“摸着石头过河”,成为挺身而出的“闯将”,才能激活攻坚克难的驱动力,在干事创业中不断赢得化危为机、化险为夷的主动权和发展先机;要坚定意志、锚定目标、愈战愈勇、百折不挠,以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勇攀干事创业“最高峰”,不断开拓新境界,创造彪炳史册的新奇迹。

匠心追梦技能报国优秀征文二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同样应做到铸匠魂、怀匠心、研匠艺,以工匠精神践行“组工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

坚定初心使命,铸就“匠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工匠精神要用坚定的信念铸就“匠魂”,才能做到始终如一、持之以恒。组工干部肩负为党识人、选人、管人的重任,首先要做到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铸魂”,以固守党心党魂为立身之本,以遵循党章党规为立业之基,坚持守初心、践初心,忠贞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做到旗帜鲜明、坚定不移,才能走直行稳、正气凛然,为党员、干部带好头,立好样,做到公正客观,为国取材。

…… 此处隐藏2458字 ……

春光季月,风柔日暖,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从春风在耳,一元复始,到春雨绵绵,雨生百谷,随着谷雨的到来,提醒我们春季即将过去。唯有春耕忙,才有秋满仓。各地人才工作者要候“三鸟”,做好人才“春耕备产”,莫负时光莫负春。

候鸿雁来,以“握发吐哺,求贤若渴”的姿态招徕人才“济济一堂”。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就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不拘一格引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构建“人才高地”要从识才辩才向寻才挖才延伸拓展。各地既要瞄准“头部”高层次人才,也要盯住组成“躯干”和“四肢”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等其他各类人才;既要广揽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也要挖掘培养一批“偏才”“怪才”“潜才”。既要重视外地人才,也不能忽视本土人才;既要引进外地“凤凰”,也要盘活本土“卧龙”。古语有言,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要将“大国工匠”“专家智库”“行业明星”“电商精英”“技能大师”等各类人才凝聚在一起,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创新创造大好格局,汇聚成新时代人才引领发展的磅礴力量。

候鹰化为鸠,以“蔓蔓日茂,芝成灵华”的耐心静候人才“破茧成蝶”。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才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各地要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秉持“十年磨一剑”的良好心态培养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体系、评价体系和使用体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持续投入。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要充分考虑到岗位匹配性和人才发展空间,积极引导人才投身到经济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基层治理最前沿,让人才担重担、经风雨,在磨炼中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淬火成钢,切实把人才的能力素质“量”出来,把人才的潜能“挖”出来,为人才贴身“实用”标签。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各类资源培养、造就人才,将时代元素注入人才成长全过程,让人才与时代同频共振,努力开创“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

候鸣鸠拂其羽,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导向放手人才“振翅高飞”。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各地要向用人单位充分放权,为人才“松绑”,打开人才“桎梏”,让人才到最适合的地方,扬长避短、以长克短,勿让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坚决杜绝片面追求“即插即用”和只重一时之用、不重长久的短视行为,坚持因事用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要给予人才容错、试错空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充分信任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为人才一展所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加大专家工作站、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力度,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协同创新体系和创业平台,提高人才创业创新平台辐射范围,增强区域人才承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聚合效应和协同效应,让“人才百鸟”在新时代广阔天空“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