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里的手稿》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0 02:07:55 作者:壹号 字数:24745字

《提琴里的手稿》读后感10篇

  《提琴里的手稿》是一本由(英)娜塔莎·所罗门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凤凰阿歇特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提琴里的手稿》读后感(一):哀歌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此宣告结束,这场旷日持久带给全世界人民无限灾难的战争,永远无法让人遗忘,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无数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面世,为的就是赞美和平,反对战争,为了纪念那些在战火纷飞年代中奉献自己生命的战士,也为了哀悼那些无辜流离失所、甚至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平民。英国女作家娜塔莎?所罗门斯的新作《提琴里的手稿》便是其中之一。

  与许多作品不同,《提琴里的手稿》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宏大的战争场面或者悲惨的难民营生活上,而是把目光锁定在因战争而不得不逃离家乡的犹太人身上。在战争爆发前,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和故事中的爱丽丝一家人一样,过着富足温馨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但残酷的战争使得他们被迫放弃家园,奔赴陌生的国度,只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爱丽丝无疑是幸运的,虽然她从富家千金变身为英国庄园的一个女仆,虽然她饱受思念家人的痛苦,但毕竟仍拥抱着自由。在泰恩福德大宅中,她收获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尊重。为了让女儿不要丧失生活的勇气,时刻享有亲人的支持,将那神秘的手稿封存在中提琴中,而母亲安娜也将美丽的珍珠缝在美丽裙角,可他们自己,作为在祖国受人尊敬的著名作家却受困于自己的种族,想和儿女团聚而不能,一次次被拒在自由之外,不得已而在犹太人隔离区郁郁而终。这并不是爱丽丝一家的悲剧,而是整个犹太人甚至全世界人民的悲剧,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留下无尽的痛苦与悲伤。

  诚如评论家所讲:“在一片残酷血腥、灰暗阴沉基调的二战小说中《提琴里的手稿》是最温暖、淡雅的一本。”在风景如画的泰恩福德庄园,在波澜壮阔的大海边,爱丽丝获得了里弗斯父子无限的关爱,也从最初青涩懵懂的女孩成长为自信独立的女人。她与基特的爱情热烈张狂,却因战火而阴阳分隔,对于战争的仇恨从与父母姐妹分离,直到与基特分离,在逐渐的扩大。当一个敌方士兵出现在庄园并被俘获时,她的情感斗争达到了顶峰。一面是来自家乡念着乡音的人,一面又是掠夺她爱人生命乃至她一生幸福的仇人,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最初的感伤过后,留下的全部都是仇恨,故事在爱丽丝抡起胳膊扇了士兵一个耳光开始,达到了一个高潮,她对这个士兵怒吼:“你对我射击!就是你!”是的,这个士兵是疯狂纳粹的一份子,她疯狂地恨他,却无法替代丧失爱人的苦痛!而这也代表了众多在二战中受到苦难的人民的心声!

  娜塔莎?所罗门斯用她极富感染力的文笔书写了如此令人感伤的故事,也令这座美丽的泰恩福德庄园展现在世人面前,她是战争的另一个牺牲品,在这里繁衍几代的人民因为战争被迫离开,永远无法回归,这个充满了悲伤的地方,代表着战争的残酷,也许这里的故人已经远赴他乡寻找自己的幸福,而她却矗立在原地,永远见证历史的变迁。

  《提琴里的手稿》读后感(二):一个人的自我珍视和宝贵信仰

  也许没有谁是为了获得自由才选择阅读的。然而在某种情况下,人们却极其渴望一种关于自由的阅读。《提琴里的手稿》就是这样一部为葆有自由和赢得自由而写作的文本。

…… 此处隐藏5920字 ……

  爱丽丝有浓密的编成大辫子的黑发,不卑不亢的态度,有原则,不会改信基督教。

  真实的性格,分离时,不希望基特为了救别人去死,非常真实的自私

  大胆自由,在基特的生日宴上穿他的衣服和他跳舞,就如他期待的那样做

  被基特吻的时候,真实地沉醉回吻反映出感情

  孩子气地流泪,用手背擦鼻子

  人物身份特别:不是女仆,主人没将她当作女仆看待,也不是英国人,舞会事件后,埃尔斯太太说:“其他随便哪个女孩都会当时就被解雇,不是由主人来解雇——他不会干预的!这是我的地盘。可就是因为你,主人干预起家庭事务的管理了。”

  无处安放的身份因为爱找到了家,虽然又失去了基特,失去了家,但最终与里弗斯相爱,重新得到了归属。

  ~ 2016.3.12 Sat. 土 Griffi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