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养育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0 01:37:30 作者:壹号 字数:23069字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10篇

  《个性化养育》是一本由赵璐玫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一):寻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平衡

  作者是一位成功的母亲,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常以母亲和老师两种不同的角色,思考对壮壮的教育行为。既有对现行教育模式、人才评价模式的反思,也有如何让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认识,这对于寻找家校教育结合点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二):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教育现实

  这种案例式的教育书籍我已经看过很多了,从很多年前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到最近很火的《虎妈战歌》,看了这本《个性化养育》我觉得这本好像更贴近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更贴近生活,更有借鉴意义。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三):用平和客观的心态养育孩子

  这本《个性化养育》是有个副标题的:“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其实这个副标题从一个方面了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一种平和、实在、中肯、客观的态度。曾经看过的某些育儿书,是孩子成功成才之后自家父母写的书,都会在书中表达出自家孩子天资聪颖,然后在父母的不怎么费心的教育之下就能主动发奋努力然后成为全才,当然成绩好得不得了,于是各种名校一路读下去一直到常青藤盟校。那类的书看着会让大部分的家长比较郁闷,因为无论怎样看,都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的天才很少,大部分的孩子包括自己的宝贝儿都是平凡的,极有可能不管怎样努力,自己的孩子还是无法取得好成绩无法考上名校……

  于是,我想说说现在看完的这本《个性化养育》,作者赵璐玫老师确实是名老师,几十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因此她既以母亲的身份也用了老师的身份来写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并没有夸耀自己的孩子如何厉害,反而是非常诚恳客观地说明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的孩子,甚至在自己任教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并不好。因此最让人感触颇深的就是赵老师说明了自己深爱孩子的心情,无论孩子怎样,“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因此父母点点滴滴的爱,去给孩子鼓励、支持、引导、理解、包容。我想,这个基调,是为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那么其次,再来说如何通过学习,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个性,鼓励孩子成长。

  这本书中“交流篇”,详细地讲述了在孩子去美国留学之后,赵老师如何和孩子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从而远隔千里也能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这一部分是其他的育儿书比较少见的内容,很有借鉴意义。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四):育儿的智慧——读《个性化养育》

  虽然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妈妈,暂时还处于准妈妈阶段,不过怀孕期间的辛劳和欣喜已经开始在我心中渐渐生根发芽,每天计算着时间,期待着腹中小生命的到来。因为怀孕而食欲不振,因为怀孕而改变饮食,第一次的胎动,第一次感受到宝宝和自己之间的羁绊,各种欣喜,各种欢乐,好象再难受,再辛苦也都成了过眼云烟,只有满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的降临。

  当然,为了能够在宝宝降临之前可以获得一些育儿知识,一边不断地向身边的妈妈们询问,以吸取经验,一边不断地找寻各种合适的育儿书本,吸取诸多专家人士的经验。而对于准妈妈来说再多的专家经验也都只是纸上谈兵,到底是否适合自己的宝宝那还得等真正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才会明白。

  《个性化养育》是一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历程,也代表着一个妈妈在孩子成长路程上的全部心血。对于每个母亲来说,孩子就像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小天使,即使在别人眼中并不起眼,可是在母亲眼中,孩子是如此的美好。就像这书中的男孩——壮壮。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男孩,他的身上有着普通男孩一贯的特质,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男孩在他妈妈看来却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的好孩子,也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个妈妈,壮壮才能成长为一个好男孩。

…… 此处隐藏4634字 ……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十):爱是永恒的主题

  爱是什么?是赞赏的目光,还是默默的付出;是彼此的沟通,还是心与心的交融。我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但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如何操作?是询问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还是以恶交恶,大声斥责,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解答,如何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优点,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我想这也是《个性化养育》的主旨所在。

  尊重孩子的个性,接受孩子的不同,个性化养育才是面向未来的养育方式,这是书封面的小标题,读着标题,跟随赵璐玫老师的目光,开展这场个性化养育之旅,她从教育者和母亲两个角度着手,从壮壮幼儿期开始,讲述自己的养育经历,并结合从教经验,为父母们提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养育忠告。

  赵老师的孩子壮壮,天资平平,在以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中国教育体系中不被看好,但是作者以母亲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智慧,无条件地接纳和支持孩子,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天性。在母亲不动声色又苦心孤诣的培养下,儿子成长为热情开朗、兴趣广泛、内心强大、善于思考又长于表达的人,最终留学美国,拥有了成功、自信的人生。

  当读到壮壮学习不理想,在辅导时,她大声斥责,壮壮对着窗外大喊“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笨的孩子!”然后开始放声嚎啕大哭,这一幕让人心痛,我们是否看到自己孩童时期的影子,孩子不是不愿意学,只是不理解,才会出现短板,人无完人,我们苛求合适吗?

  于丹在中国人的孝道中讲到,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虽然最疼的是自己的爹妈和孩子,但是中年人往往对这两头的态度是最粗暴的,不管多有修养的人,在单位对自己的员工彬彬有礼,对自己的团队和同事和颜悦色,回到家见到亲爹、亲妈和亲生孩子就急了。 仔细想想,我们是否在传承这种怪圈,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是否耐心细致,别人家孩子不会,我们能容忍,对自己孩子,就压不住火,没有耐心。为什么面对最亲的人,我们却屡屡伤害?是不能原谅孩子,还是不能原谅自己?

  降低期望值,像王金战那样,发现问题,慢慢调整心态,把孩子当普通生对待,自己心态缓和了,也就能容忍孩子的错误,增强孩子自信心,适时地减压,突破心理障碍,让孩子以居高临下的心态统观全科,激发孩子的潜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该做的功课。

  爱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汲与,正像我所说的我们不仅要做孩子物质上的保姆,更要做孩子精神上的朋友,爱是一种能力,更是永恒的主题……